白望
词语解释
白望[ bái wàng ]
⒈ 虚名。
⒉ 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
⒊ 狗名。
引证解释
⒈ 虚名。
引《晋书·陈頵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
《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
⒉ 唐 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
引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
《新唐书·张建封传》:“是时,宦者主宫市,置数十百人閲物廛左,谓之‘白望’。”
宋 梅尧臣 《朝天行》:“大夫言斡天关迴,黄门白望颜色死。”
清 赵翼 《风气》诗:“白望兴无赖,朱提妬有餘。”
⒊ 狗名。
引《西京杂记》卷四:“狗则有脩毫、釐睫、白望、青曹之名。”
国语辞典
白望[ bái wàng ]
⒈ 虚名。
引《晋书·卷七一·陈?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
⒉ 唐代统治者派人在市中探望,见所需之物,则白取于民,付价甚少或不付价钱。
引唐·韩愈〈顺宗实录二〉:「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室,即敛手付与。」
猜您喜欢
- wàng mén tóu zhǐ望门投止
- bái shuǐ jiàn xīn白水鉴心
- bái hú白狐
- bái rì zhuàng白日撞
- míng dé zhòng wàng名德重望
- bái dí白蹢
- bái dǔ nòu白笃耨
- cāng bái苍白
- bái yù chí白玉墀
- kě wàng méi渴望梅
- shuāi bái衰白
- shù huáng dào bái数黄道白
- tiáo bái条白
- wàng fū yún望夫云
- bái mǎ shēng白马生
- wàng kàn望看
- bái dào白道
- lǐ bái táo hóng李白桃红
- qīng shěng bái jìng清省白浄
- jiān bèi xiāng wàng肩背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