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
词语解释
比目鱼[ bǐ mù yú ]
⒈ 鲽、鳎、鲆等鱼的统称。这几种鱼身体扁平,成长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也叫偏口鱼。
引证解释
⒈ 鳒、鲆、鲽、鳎、舌鳎等鱼类的统称。这几种鱼身体皆扁平而阔,成长后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又名鳒、魪、魼、鞋底鱼、婢簁鱼、奴屩鱼、板鱼、箬叶鱼、偏口鱼、拖沙鱼等。
引《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鰈。”
《史记·封禅书》:“东海致比目之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比目鱼》:“比,并也。鱼各一目,相并而行也。”
⒉ 旧说此鱼一目,须两两相并始能游行,故古代常用以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或朋友。
引宋 梅尧臣 《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诗:“不见沙上双飞鸟,莫取波中比目鱼。”
元 徐琰 《一枝花·间阻》套曲:“再几时能够那柔条儿再接上连枝树?再几时能够那暖水儿重温活比目鱼?”
明 张居正 《答石麓李相公书》:“昔为比目鱼,今作纷飞鸟,人生聚散离合,可胜嘆哉!”
国语辞典
比目鱼[ bǐ mù yú ]
⒈ 动物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扁平而阔,两目比连于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
引《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
晋·郭璞·注:「状似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
⒉ 比喻恩爱夫妻。
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短桑科长不出连枝树,沤麻坑养活比目鱼。」
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你不肯开翠沼,甃瑶池,栽嫩芹,种新荷,引活水温存著比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