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首页词典笔削
xuē

笔削

  • 拼音bǐ xuē
  • 注音ㄅ一ˇ ㄒㄩㄝ

  • 词语解释

    笔削[ bǐ xuē ]

    ⒈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improve; 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引证解释

    ⒈  指著述。笔,书写记录;削,删改时用刀削刮简牍。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於笔削。”
    宋 李纲 《雷阳与吴元中书》:“平时观书,偶有所得,随亦忘矣。唯笔削之,则説而不通必思,思而不得必考,沉思博考,心醉神开,然后得之。”
    黄侃 《<新方言>后序》:“侃 也愚昧……不贤识小,所以参左笔削。”

    ⒉  后因以“笔削”谓历史著作。

    《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
    《晋书·徐广等传论》:“习氏、徐氏 俱云笔削,彰善癉恶,以为惩劝。”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於是以此三科,参诸五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闕,求诸笔削,何莫由斯?”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游馆殿,专笔削,褒善贬恶,有 班 马 之辞焉。”

    ⒊  特指《春秋》。

    隋 无名氏 《李元暨妻邓氏墓志》:“素王 笔削, 黄石 兵书,莫不悬穷显晦,暗鉴胜负。”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韩文公 作《伯夷颂》,无一语及 武王,末后方云:‘虽然,微二子则乱臣贼子接跡於后世矣。’其罪 武王 如刀锯斧鉞之加,凛然可畏,而略不露锋芒,真得笔削之体者也。”

    ⒋  谓对作品删改订正。

    宋 欧阳修 《免进五代史状》:“至於笔削旧史,褒贬前世,著为成法,臣岂敢当。”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后见 鲁公 与 文正公 二父相与谈往事,则每云诗书盖多出 元泽 暨诸门弟子手,至若《周礼新义》实丞相亲为之笔削。”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国朝状元对策,皆经阁老笔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香港兴中会宣言附言》:“右为《香港兴中会宣言》,其措词与《檀香山兴中会宣言》相同,仅有字句之笔削而已。”

    国语辞典

    笔削[ bǐ xuè ]

    ⒈  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唐·韩愈〈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蓄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