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首页词典耳目
ěr

耳目

  • 拼音ěr mù
  • 注音ㄦˇ ㄇㄨˋ

  • 近义线人
  • 词语解释

    耳目[ ěr mù ]

    ⒈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listen and see; ear and eye;

    ⒉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

    引证解释

    ⒈  耳朵和眼睛。

    《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
    《史记·五帝本纪》:“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宋 苏轼 《石菖蒲赞》:“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臟,通九窍,明耳目。”
    鲁迅 《彷徨·伤逝》:“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⒉  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

    《国语·晋语五》:“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故不敢。”
    《梁书·武帝纪中》:“故能物色幽微,耳目屠钓,致王业於缉熙,被淳风於遐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所患耳目不广,不能周知民间苦乐,国势安危。”

    ⒊  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

    《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⒋  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唐 韩愈 《争臣论》:“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梁启超 《<清议报>叙例》:“是以联合同志,共兴《清议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⒌  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

    《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孔颖达 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
    《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朽,滥居辅弼,虚备耳目。”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举天下至於无可信,而乃欲寄其耳目,託其心腹,则其势不得不流於偏重,而私昵得以用之矣。”

    ⒍  指侦察或了解情况。亦指暗探。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 吏皆为耳目,诸 灌氏 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隐事。”
    《北史·房彦谦传》:“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大 清 又厚抚 辽 人之往来我地者,於是降人与 辽 人皆为我耳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有些场合,他不去,会有人告诉他的,至少有 江菊霞 这个耳目。”
    周建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派了联络员带领我们躲过了敌人的耳目,通过了层层封锁线。”

    国语辞典

    耳目[ ěr mù ]

    ⒈  耳朵和眼睛。南朝宋·何承天〈答宗居士书〉:「耳目殊司,工艺异业。」亦泛指见闻。

    《老残游记·第六回》:「弟等耳目有所隔阂,先生布衣游历,必可得其实在情形。」

    ⒉  审察。

    《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耳目人间,知外患苦。」

    ⒊  听的人与看的人。泛指闲杂人。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蒙先生赐顾,本该备个小酌,奉屈一谈;一来恐怕亵尊,二来小地方耳目众多,明日备个菲酌送到尊寓,万勿见却。」
    《文明小史·第五九回》:「老兄不过三十上下,令正的年纪也不会大到那里去,耳目众多,声名攸碍,这是如何使得呢?」

    ⒋  代人刺探消息的人。

    《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时调唆著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辞,此刻也不敢说。」


    英语eyes and ears, sb's attention or notice, information, knowledge, spies

    法语mouchard, espion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