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
词语解释
鹤立[ hè lì ]
⒈ 企望貌,盼望貌。
⒉ 形容瘦长者的站立状。
⒊ 突出。
⒋ 肃立状。
引证解释
⒈ 企望貌,盼望貌。
引汉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於玄寺,泥人鹤立於 闕里。”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寔怀鹤立企佇之心,敢復陈闻者,冀陛下儻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⒉ 形容瘦长者的站立状。
引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南唐 李建勋 《赠送致仕郎中》诗:“鹤立瘦棱棱,髭长白似银。”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公度 长身鹤立,傲倪自喜。”
⒊ 突出。
引清 方绚 《香莲品藻·凡品下中》:“置之鸡羣,居然鹤立。”
⒋ 肃立状。
引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忽然军乐齐鸣,全场肃然鹤立。”
国语辞典
鹤立[ hè lì ]
⒈ 引颈企望。
引《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是臣㥪㥪之诚,窃所独守,实怀 鹤立企伫之心。」
⒉ 形容直立的姿态。
引三国魏·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于玄寺,泥人鹤立于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