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首页词典朴樕

朴樕

  • 拼音pú sù
  • 注音ㄆㄨˊ ㄙㄨˋ

  • 词语解释

    朴樕[ pú sù ]

    ⒈  亦作“朴”。亦作“朴遬”。

    ⒉  丛木、小树。

    ⒊  喻浅陋、平庸。亦用为谦词。

    ⒋  蓬勃茂盛貌。

    ⒌  犹朴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朴遫”。 丛木、小树。

    《诗·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毛 传:“朴樕,小木也。”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习鸢操》:“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明 何景明 《栖凤亭》诗:“忆昨路经岭徼来,佳植全稀多朴遬。”

    ⒉  喻浅陋、平庸。亦用为谦词。

    唐 杜牧 《贺平党项表》:“臣僻左小郡,朴樕散材,空过流年,徒生圣代。”
    章炳麟 《秦献记》:“青臣 朴樕,不足齿。”

    ⒊  蓬勃茂盛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东坡 至 儋耳,见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樕丛生,土人云‘倒黏子花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槲实》:“朴樕者,婆娑、蓬然之貌。其树偃蹇,其叶芃芃故也。”

    ⒋  犹朴素。

    明 高攀龙 《家谱·内传》:“高 氏自 黄巖公 以前,朴遬农家,不习文采,殆有传之隐懿乎?”

    国语辞典

    朴樕[ pú sù ]

    ⒈  小木。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⒉  比喻鄙陋、平庸。

    唐·杜牧〈贺平党项表〉:「臣僻左小郡,朴樕散材。」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