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辞
词语解释
彖辞[ tuàn cí ]
⒈ 《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英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引证解释
⒈ 指《周易》中的卦辞。
引《左传·昭公二年》“见《易·象》与《鲁春秋》” 唐 孔颖达 疏:“故先代大儒 郑众、贾逵 等或以为卦下之彖辞, 文王 所作。”
按,象,或以为非《易》十翼之《象》,应是《象魏》。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易·乾》“元亨利贞” 宋 朱熹 本义:“元亨利贞, 文王 所繫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
⒉ 指《周易》中的爻辞。
引《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郑玄 注:“彖辞,爻辞也。”
国语辞典
彖辞[ tuàn cí ]
⒈ 《易经》中统论卦义的文字。相传为文王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