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首页词典熏灼
xūnzhuó

熏灼

  • 拼音xūn zhuó
  • 注音ㄒㄨㄣ ㄓㄨㄛˊ

  • 词语解释

    熏灼[ xūn zhuó ]

    ⒈  亦作“熏灼”。

    ⒉  烧炙。

    ⒊  指如火烧炙。

    ⒋  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燻灼”。

    ⒉  烧炙。

    明 杨仪 《高坡异纂》卷中:“明旦,忽书中烟起,发视之,惟纸灰一幅宛然,书无纤毫熏灼痕也。”

    ⒊  指如火烧炙。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昔者 玄石 好酒,为酒困,五臟熏灼,肌骨蒸煮如裂。”
    清 唐孙华 《摇扇》诗:“炎歊熏灼苦连旬,赖有蒲葵巧製新。”

    ⒋  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人的声威气势。

    《汉书·叙传上》:“建始、河平 之际, 许班 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九域耸其风尘,四海叠其燻灼。”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昔我 宪宗章武皇帝,熏灼威名,兵定八极。”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序》:“故 真定王 再入中书,权贵德望燻灼天下。朝臣得一见与语者,自以为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投虎’、‘割席’、‘名流’的熏灼之状,竟至于斯,则虽报以恶声,亦不为过。”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