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译文
吕尚和伊尹,是辅佐君王的贤相名臣。
鲁国的都城曲阜建立在古奄国的土地上,如果不是周公旦,谁能把鲁国经营得这么好呢?
注释
磻溪:指姜太公吕尚(姜子牙)。吕尚怀才不遇,垂钓于磻溪(位于今陕西宝鸡东南)以待时机,后遇周文王,受重用,拜为太师,文王死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封于齐。
伊尹:原为商汤妻有辛氏女的陪嫁奴隶,商汤用为小臣,后得重用,辅佐商汤灭夏桀。商汤去世后,继续辅佐卜丙、仲壬二王。
佐时: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阿(ē)衡:官名,相传伊尹曾任此职,辅佐商汤,主持朝政。《诗经·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指平定曲阜后,没有周公旦谁来治理呢。奄宅,攻取平定。微,没有,表假设。营,经营,治理。周武王封周公旦于曲阜。
解读
尽管中国古代的历史常常是君王的历史,但历史还是为众多名臣留下了可以流芳百世的空间。这一小节就列举了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三位贤臣。
伊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尹”有丞相之意,表示着他在商代官居相位。在夏末商初的大动荡时代,伊尹辅佐商朝的开国君王汤,创建了绵延五百余年漫长历史的殷商王朝。根据甲骨文上的相关记载,伊尹能够与商汤并列共祀,可见其地位尊崇。可同时他又有“师仆”之名,所谓师仆,是亦师亦仆之意,他既是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也是贵族家庭的奴仆。不过,这样的出身并没有让伊尹消沉自卑,他聪慧上进,刻意研究了三皇五帝等明君的执政之道,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很快,他的名声就从故乡有莘国传至各地。商汤得知了他的贤名后,执厚礼三番五次地前来聘请,可惜有莘国的国君不肯割爱,无奈之下,商汤只得娶了有莘国君的女儿,然后让伊尹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了他身边。除了政治,伊尹在其他方面也颇有盛名,比如他烹饪技术高超,有“厨圣”之誉;他善医道,历代医者都认为是他创制了汤液;他是个军事家,策划和制定了商汤灭夏战争的战略计划;他还是一个教育家,主张德行操守的培养。
西周代商而立后,在国家初创时期就出现了两位不世出的名臣,其一为辅佐文、武两代君王完成翦商大业、兴周八百年的吕尚,其二则为继武王之后,于社稷微时力挽狂澜、安定政局的周公旦。众所周知,西周之所以能够稳固立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初三代君王所做的三件大事。首先是周文王姬昌时期的翦商准备。姬昌使周从一个地处边陲的侯国,发展成为能够与商分庭抗礼的区域性大国,作为其股肱之臣的姜尚功不可没。其次是周武王时期的灭商之战,时值姜尚已经受文王遗命辅佐武王,并继续改革,积蓄力量,最终成就了武王西周开国君王的传世美名。最后则是成王时期的东征平叛,西周立国之初局面不稳,殷商遗族伺机造反,当时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临危受命,率军东征,平定乱局,然后辅政监国,最后将强盛稳定的西周交到了成王手中,实现了西周政权自武王至成王的平稳过渡。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这既是政治制度,又是宗法制度。西周初年曾经两次分封,第一次是在武王灭商战争之后,第二次是在周公旦东征平叛之后。有资格受封诸侯的有三类人,其一为周王室贵族成员,其二为功臣,其三为先代圣贤遗族。在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不乏一些为后世所熟悉的,例如齐(周功臣姜尚封地)、燕(周王室成员召公封地)、晋(周成王弟叔虞封地)、宋(商纣弟微子启封地)等。此外,还有鲁国,鲁国是周公旦东征平叛之后设立的封国,为了使鲁国能够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藩,周公旦任命他的长子伯禽为鲁国的首君。鲁国既是军事强藩,也是礼仪之国,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便出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