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十三·史部九

○杂史类存目二

△《三朝圣谕录》·三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杨士奇撰。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中充翰林编修官。燕王篡位,入内阁典机务,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贞。事迹具《明史》本传。士奇自降附燕王以后,历事仁宗、宣宗、英宗,以功名终始。是编乃自录其永乐、洪熙、宣德三朝面承诏旨,及奏对之语。盖仿欧阳修《奏事录》、司马光《手录》之例。《明史》士奇本传多采用之。《序》题壬戌十二月,为正统七年,乃士奇未卒之前二年也。

△《天顺日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李贤撰。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景泰初由文选郎中超拜兵部右侍郎,转吏部。英宗复位,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历官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达。事迹具《明史》本传。是录随手纪载,於天顺时事颇详。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然自郎署结知景帝,超擢侍郎,而所著书顾谓景帝为荒淫。今观此录,於景帝一则曰荒淫失度,再则曰流於荒淫,毁诋颇为失实。史之所讥,盖即指此。又谓学士王文与太监王诚谋取襄王子为东宫;昌平侯杨洪不急君父之难,当寇薄宣府,惊惶无措,闭门不出;颇与正史不合。至於叶盛、岳正、罗伦诸人之事,讳而不言,其他事亦概未纪及,皆未免爱憎之见。然日久论定,是非亦曷可掩也。

△《否泰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使录》暨钱博所述《袁彬传》。其曰出征之月为否卦用事之月,回銮之年当景泰纪元之年。先以否,继以泰,虽世运而关天数焉。盖所记讫於英宗初归之时,未叙及后来丁丑复辟之事,故其立言如此。其曰身备史官者,正其迁右庶子时。他书引此,或作阁老刘定之撰者,据其所终之官言之耳。

△《朝鲜纪事》·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倪谦撰。谦字克让,钱塘人,徙上元,正统己未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僖。是编乃景泰元年谦奉使朝鲜颁诏纪行之作。自鸭绿江至王城,计一千一百七十里,所历宾馆凡二十有八,语意草略,无足以资考证。时朝鲜国王、世子并称疾不迎诏,谦争之不得,亦无如之何。盖新有“土木之变”,正国势危疑之日也。亦足见明之积弱,虽至近而令亦不行矣。

△《南征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张瑄撰。瑄字延玺,江浦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是编乃天顺八年瑄为广西右布政使时,值广西诸峒蛮构广东肇、高、雷、连土寇为乱。遣左参将范信、都指挥徐宁督官兵四千、土兵一万讨之,以瑄监其军。瑄因述其征剿始末为此书。始於是年正月初二日,止於三月初九日,逐日纪载。所述当日军政,殊无纪律。盖明人积弱,自其盛时已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出使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一名《使北录》。明李实撰。实字孟诚,合州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居乡暴横,斥为民,事迹附见《明史·杨善传》。景泰初,也先议和,朝议遣使报之,实时为礼科给事中,自请行。乃权为礼部右侍郎,偕少卿罗绮往使,颇得也先要领。及杨善再往,遂奉英宗南还。此乃所纪在漠北见英宗及与也先辩论之语。史称实谒上皇,请还京引咎自责,失上皇意。而《录》中乃云:实以上昔任用非人,当谦逊避位之理,恳切应对,上喜从之。与史不合。盖英宗急於求返,阳诺而阴憾之,实未之觉也。

△《东征纪行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张瓒撰。瓒字宗器,孝感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总督漕运左副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瓒为四川巡抚时,以播州宣慰司杨辉言,所属夭坝干、湾溪寨及重安长官司为生苗窃据,率兵讨平之。此书所录,乃其自重庆启行,迄於班师之事。起成化十二年丙申十月,终次年丁酉正月,凡一百三日。皆排日纪载,间附以所作诗句。《明史·瓒传》载此事在成化十年,与此书互异。然此书为瓒所自记,年月必无舛误也。史又称瓒功名著西蜀,其后抚蜀者如谢士元辈,虽有名,不及瓒。惟夭坝干之役,或言杨辉溺爱少子友,欲官之,诈言生苗为乱。瓒信而兴师,其功不无矫饰。今观《录》中所记,瓒但驻於黄平,居中调度,实未督兵亲行。或出於所属之妄报,瓒不加审核,遽以入告欤。此则当以史文为据,不以所自记者为据矣。

△《马端肃三记》·三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马文升撰。文升字负图,钧州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少师太子太师,端肃其谥也,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三篇皆所自述。一曰《西征石城记》,纪成化初为陕西巡抚,与项忠平满四之乱事。一曰《抚安辽东记》,纪成化十四年辽东巡抚陈钺冒功激变,而文升奉命抚定之事。一曰《兴复哈密记》,纪弘治初土鲁番袭执哈密忠顺王,而文升持议用兵,遣许进等讨平之事。《三记》本在文升所著集中,此其析出别行之本也。

(案:此《三记》皆文升所自述,宜入《传记类》中。然三事皆明代大征伐,文升特董其役耳。实朝廷之事,非文升一人之事也,故仍隶之《杂史类》焉。)

△《复辟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杨暄撰。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当徐有贞等夺门时,暄官御史,事皆目睹。又尝劾曹吉祥、石亨,坐谴论戍,於二人事迹,知之尤悉。故其辨于谦、王文之被诬,石亨、曹吉祥之恣肆,皆与史合。后附李贤《天顺日录》、祝允明《苏材小纂》、陈循《辨冤疏》、叶盛《水东日记》、王琼《双溪杂记》数条,盖皆同时亲与其事者。故引以为据,明所述之不诬云。

△《平蛮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王轼撰。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谥襄简,事迹具《明史》本传。史称轼於弘治十三年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用兵五月,破贼砦千馀,尽平其地。是编所录,即其奏捷之疏也。

△《北征事迹》·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袁彬撰。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以锦衣卫校尉从英宗北狩。护跸南归,官至掌锦衣卫都督佥事,莅前军都督府。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宪宗初年诏询从行事迹,彬具述本末上之,宣付史馆。书中首尾,皆用题本之式。末有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所奉谕旨。盖即当时录进本也。所述与刘定之《否泰录》大略相似,然有《否泰录》所载而是书阙者,亦间有互异者。如《否泰录》有正统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先遣使求索大臣迎驾,及景泰元年正月初七日英宗书至求索大臣来迎二事,此书皆未载。又《否泰录》称天顺元年七月初一日李实、罗绮、马显等至也先营,十三日见英宗,而是书载在五月内,《明史本纪》则载在六月。其他与《明史》异者,若喜宁等烧毁紫荆关,杀都御史孙祥事,此书在正统十四年九月,而《明史》则在十月。彬日侍英宗左右,其见闻当独真,而所记与他书辄有异同。岂其书上於成化元年,距从征之年前后凡十有七载,诸所记忆,或有疑阙欤。《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云:一作尹宣撰。未知何据,似不然也。

△《正统临戎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记明英宗北狩始末。考《明史·艺文志》,有杨铭《正统临戎录》一卷。此书末专叙铭官职升迁之事,当即铭所述也。铭本名哈铭,蒙古人。幼从其父为通事。至英宗北狩,铭与袁彬俱随侍。及从帝还,赐姓杨。数奉使外蕃为通事。孝宗立,汰传奉官,铭以塞外侍卫功,独如故。以寿卒於官。事迹附见《明史·袁彬传》。此书所记,与北征事迹略同,而详悉过之。惟首尾俱作通俗语。盖铭未必知书,当时口述,令人书之於册尔。

△《燕对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东阳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谥文正,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自弘治十年三月至正德六年八月,凡召见奏对之词,悉著於编。其中所载有数大事。若《明本纪》弘治十七年三月癸未定太庙各室一帝一后之制,此书载定制端末甚悉。盖《礼志》中所未及详。又考《本纪》弘治十一年二月己巳小王子遣使求贡,夏五月戊申甘肃参将杨翥败小王子於黑山。此书则载六月小王子求贡甚急,大同守臣以闻,已许二千人入贡,既而不来,六月间走回男子报小王子有异谋,内阁具揭帖以闻。证之《本纪》,系求贡於二月,先后差五月。又《本纪》载杨翥败小王子在五月,则小王子之叛已在五月前矣,而此书载六月间始报小王子有异谋,颇为不合。考《本纪》载小王子之败在五月戊申,而六月首标己酉,次标癸亥。戊申距己酉止一日,则五月之戊申乃五月尽日,当六月间内阁揭帖时,或犹不及闻耳。书末载“正德六年四月命阅会试录”一条,“八月召对御流贼刘七、齐彦明等”一条,与杨廷和所著《视草馀录》全符,似足徵信。又考谢迁、刘健於正德九年十月致仕,杨廷和於二年十月入阁,梁储於五年九月入阁。故是书於弘治十八年以后皆止书迁、健,至正德六年则书廷和及储也。

△《平吴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末有《袁褧跋》,称此书相传为吴文定公所撰。案:吴宽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明史》载入《文苑传》。则所谓吴文定者,乃宽也。《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与此本详略不同,截然二书。则谓此书为宽作,或亦有所传欤。所纪皆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叙述颇有条理。然亦多史所已具者。惟明初书檄之文皆全载之,则他书所未及耳。

△《史馀》·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相传为明王鏊撰。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恪,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纪明代朝廷典故,凡四十九条。中多及正德初年事,或其致政以后所作。间附考证,署曰五川。五川者,常熟杨仪别号也。岂仪尝点勘是书,随手附注,而后人为之录入欤。

△《明政要》·二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娄性撰。性,上饶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明史·马中锡传》所谓兵部郎中娄性与守备太监蒋琮相讦坐除名者,即其人也。是书仿《贞观政要》之体,编载明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五朝之事。凡四百五十二条,分类四十。弘治十六年表进於朝。自称篇目皆其父谅所定,凡历十馀年始纂成书。所录英宗之事,大抵在天顺以后,则以正统初政之不纲也。谅字克贞,吴与弼之门人。王守仁亦尝从之受业。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苏州府纂修识略》·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杨循吉撰。循吉字君谦,吴县人,成化甲辰进士,官礼部主事,《明史·文苑传》附见《徐祯卿传》中。正德元年,以修《孝宗实录》,礼部遣官至江南采访事迹。苏州亦开局编类,而请循吉总其事。因为撮纪大略,凡分十五目,所录皆已得旨举行之事。其奏疏碑记等作有关时事者亦附载之,而以苏州府公牒一通冠诸卷首。

△《安楚录》·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秦金撰。金字国声,无锡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端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乃其以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时讨平猺寇所作也。卷一为敕谕,卷二、卷三为奏疏,卷四、卷五为檄文,卷六至卷九为题赠诗文,卷十附录《封邱遗事》。盖金曾任河南左参政,御流寇有功,土人为立生祠,并辑其诗为《天成集》,以纪金之战绩。故以类附见焉。

△《东征忠义录》·(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昭撰。昭字仲贤,号东崖,庐陵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嘉兴府知府。正德中,昭罢官里居,宁王宸濠反,王守仁起兵讨之。昭时在幕府。及事平,昭纪其始末为此书。中间阙略颇多,而大旨在著己之长,暴王守仁等之短。所纪亦不尽实。如谓守仁往福建勘事,至吉安始知遗敕书在赣,因不赴宸濠之宴。又谓伍文定、邢珣诸人破贼时,舟中金宝俱为所得。厥后伍、谢二绣衣以得银太多,假他事谪官云云。考守仁讨宸濠,始末详见《明史》及《阳明全集》,俱不载遗敕书事。其有无盖不可知。至伍文定、邢珣之掳掠,当时诸珰忌守仁之功,沮其赏格,原有斯言,然究不得其确证。观昭所记,则文定等之谤,正以昭等争功故也。其自谓破省城时禁止杀掠,释放胁从诸事,皆出其所画诺。既不见於他书。又谓守仁不听其言,奏捷疏迟,以致激怒武宗南巡,荼毒地方。不知武宗数出游幸,诸珰皆欲邀功,亲征之诏固不在奏捷之迟速也。以此归罪守仁,是尤未免於巧诋矣。

△《治世馀闻》·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明孝宗时事。考《明史·艺文志》有陈洪谟《治世馀闻》四卷。此书止分上下二卷,而卷上标目又阙焉。盖即洪谟之书,传钞者合并其卷帙耳。其题曰《治世馀闻录》,“录”字亦后人所增也。洪谟字宗禹,武陵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

△《继世纪闻》·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据《明史·艺文志》,亦陈洪谟撰。然此书与《治世馀闻》,史皆作四卷。此本乃有五卷,其第三卷仅一页有奇,疑又为传写者误分也。其书皆记武宗时事。谓韩文等劾刘瑾,司礼监太监王岳等佐之。瑾已垂诛,李东阳党於瑾,先期漏言,遂不可制,卒成擅权之祸。所以罪东阳者甚至,其事容或有之。至谓张彩於瑾多所匡正,反复为辨其枉。则公论具在,安能以一手掩乎?

△《壬午功臣爵赏录》·一卷、《壬午功臣别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都穆撰。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己未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致仕。燕王篡立以后,封赏功臣,藏其籍於有司。正德壬申九月,穆官礼部。简视故牍,得其名数而缮写失次,因略加修整,编成《爵赏录》一卷,凡三十三人。后二月复得指挥而下功赏之数,又次第为《别录》一卷,以补前录之阙。建文五年岁在壬午,革除以后称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乃改元永乐云。

△《平番始末》·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许进撰。进字秀升,灵宝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初,弘治七年,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执忠顺王陕巴去。进为甘肃巡抚,潜师袭复其城。致仕后因检阅奏稿案牍,编为此书。嘉靖九年,其子诰疏进於朝,诏付史馆。其述用兵始末及西番情事颇详。今《明史》《土鲁番》、《哈密》诸传,大略本之於此。

△《南城召对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时撰。时字宗易,号松溪,任邱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世宗亲祀祈嗣坛,时与大学士翟銮、尚书汪鋐、侍郎夏言等侍於南城御殿。召见论郊庙礼制,兼及用人赈灾之事。时因录诸臣问答之词。史称时恒召对便殿,接膝咨询,虽无大匡救,而议论多本於厚。於是编亦略见一斑云。

△《南巡日录》·一卷、《北还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陆深撰。深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裕,事迹具《明史·文苑传》。世宗嘉靖十八年,南幸承天,相度显陵。深时官学士,命掌行在翰林院印扈行。是编乃纪其往返程顿,自二月癸丑至四月壬子,凡六十日之事。《南巡日录》中载有《永乐后内阁诸老历官年月》一篇,乃得之於孙元者。深最留心史学,故随所见而录之云。

△《革除编年》·(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浙江通志》作嘉善袁仁撰。而朱彝尊又称陈洪谟有《革除编年》一书。《明史·艺文志》俱无之,未知孰是也。其书提纲列目,用编年之体,诸臣列传即详附目中。大致与诸书所记略同。书末终於建文四年六月己卯。自庚辰以后至乙丑破金川门,凡十日,事俱阙焉,疑残其末数页也。

△《姜氏秘史》·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姜清撰。清,弋阳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自靖难之后,建文一朝事迹大抵遗失。是书於故案文集搜辑遗闻,编年纪载。至於地道出亡等事,则未尝载及。纪录颇见精核。案《明史稿》例议、辨野史所载建文元年二月燕王来朝、行御道、登陛不拜、为御史曾凤韶所劾,以为必无之事。而是书载凤韶劾燕王事,云本《吉安府志》。又证以南京锦衣百户潘瑄《贴黄册》,内载校尉潘安三月二十三日叙拨随侍燕王,还北平陆坐云云。据此,则来朝明矣。第不知所云潘瑄《贴黄》者,果足徵信否也。又世传王艮於成祖入城前一日,与胡靖、解缙集吴溥舍,靖、缙陈说慷慨,艮流涕而已,其后独艮死节。是书载其事而辨之,以为艮家谱载艮以建文辛巳九月卒,上遣黄观谕祭,未尝及成祖之来也。其言似乎可据。然革除之际,诛锄异己,凡效忠於建文者,皆祸及子孙。安知王氏家谱非为宗族之计,讳其死难以自全,未必遽为定论。《明史·艮传》仍用前说,盖必有所考也。

△《明良集》·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霍韬编。韬字渭先,南海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所录,凡宋濂《洪武圣政记》一卷,金幼孜《北征前录》一卷、《后录》一卷,杨士奇《三朝圣谕录》三卷,杨荣《北征记》一卷,李贤《天顺日录》一卷,李东阳《燕对录》一卷。韬《后序》但称若宋濂、金幼孜、杨士奇、李贤、李东阳等,而不及杨荣。《又序》云:赴召过韶,以贻韶守臣郑骝等。或骝等付梓时增入《北征记》欤。

△《革朝志》·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许相卿撰。相卿有《史汉方驾》,已著录。是编记建文一朝君臣始末。仍用记传之体,而以门目分褒贬。一曰《君纪》。二曰《阖宫传》,记后妃、诸王。三曰《死难列传》,记方孝孺等四十八人。四曰《死事列传》,记铁铉等四十人。五曰《死志列传》,记黄钺等八人。六曰《死遁列传》,记彭与明等十六人。七曰《死终列传》,记王度等三人。八曰《传疑列传》,记王琎等十二人。九曰《别传》,记沐春等六人。十曰《外传》,记李景隆等二十五人。其说仍主出亡为僧,故有《死遁》一传。其持论非不正。然革除年号,当时格於祖宗之所废,不敢遽复。相卿不奏论於朝廷之上,而私著一书以复之,於义反有所未安矣。

△《维祯录》·一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沂撰。沂字鲁南,号小坡,其先鄞人,徙家南京,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太仆寺卿,“弘治十子”之一也,《明史·文苑传》附见《顾璘传》中。是书杂记朝廷典章,及明初故事抄撮而成,殊多疏略。其载景帝时英宗在南宫,有劝为不利者。帝怒,践其疏地上。后英宗复辟,见疏有践污迹。询知其言,因复景皇帝号。案景帝复号在宪宗成化初,非英宗之事,此类未免失实也。

△《平汉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童承叙撰。承叙字汉臣,沔阳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编纪太祖平陈友谅事。首载宋濂《平江汉颂》一首。次即载《史臣赞》一首。而以《友谅兴灭本末》附於其后,谓之《外传》。

△《茂边纪事》·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朱纨撰。纨字子纯,长洲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右副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嘉靖十五年纨官四川兵备副使时,与副总兵何卿共平深沟诸砦番,因述其措置始末,作四六文一篇,而各以崖略分注其下。又附以纪事诗五十章,及李凤翔《靖柔编》、王元正《平蛮或问》各一首,彭汝实等诗二十一首。末有《自跋》,称此本藏箧中二十年。及开府浙、闽,忧谗畏讥,回思前事,大小一辙,乃萃为卷,录原行文移足之。盖纨在闽,以严立海禁,为势家所齮龁,郁郁不得志,故托此以致意也。卒为众口所排,饮鸩赍恨。士大夫虽渔利以自肥,然奸民得志,内外交通,海氛不靖者十馀年,生灵涂炭者数千里。仕闽、浙者咸以纨尽忠贾祸为戒,无敢复婴众怒者。盖有明朝议,有朋党而无是非,自其中叶已然矣。

△《革除遗事节本》·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书有列传无本纪。《明史·艺文志》载黄佐《革除遗事》六卷,当即此书。然佐书实有本纪,其所自撰序可考。又郁衮《革朝遗忠录》别载《佐序》,称旧本繁文,今皆芟之,定为七卷。是知十六卷之《革除遗事》,乃佐之全书。此则佐所自节之本,通《本纪》为七卷。此本佚其《本纪》,故止有《列传》六卷也。又原书如姚广孝诸人皆别为《外传》。此则不复分析,其体例亦稍不同。

(案:此本惟存《列传》,似应入《传记类》中。然实原有《本纪》而佚之,则仍以杂史论矣。)

△《楚纪》·六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廖道南撰。道南字鸣吾,蒲圻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谪徽州府通判,寻复旧职。此书乃道南归田以后为世宗而作也。世宗以兴王继统。实受封於楚之安陆府。道南大旨以为太祖平陈理於武昌,实开定鼎之基。世宗复由安陆履帝位,更启中兴之业。故以楚地为受命之符,天心所属。博采古今,铺张润色,为《纪》十有五。曰《皇运》,曰《国基》,曰《徵献》,曰《懋庸》,曰《崇道》,曰《昭文》,曰《孚谏》,曰《稽谋》,曰《树节》,曰《经变》,曰《考履》,曰《阐幽》,曰《登绩》,曰《穆风》,曰《景则》。每《纪》分内外,内外中又分前后。凡一人一事,与楚稍有所涉者,亦必牵引以入焉。道南於当时颇负文名,此书亦殚十馀年精力。其末卷《景则纪》中,有《原胄》、《叙宗》、《感遇》等篇,详述己之世系出处,仿《太史公自叙》。盖隐然自以其书比於《史记》。然其体例芜杂,援引附会,殊不足观也。

△《哈密事迹》·一卷、附《赵全谳牍》·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是编不题书名,亦不著撰人名氏。前载正德中土鲁番侵扰哈密,及经略彭泽与王琼构衅事。又附载经略张海奏议一篇。后载嘉靖间刑部议谳煽诱俺答叛人赵全等九人奏牍。盖明人杂抄之残帙也。其序琼、泽二人事,语皆袒琼。谓泽因靳贵、陆完纳赂於钱宁以求召。后又附《通纪略》一条,则载琼激钱宁以倾泽。其说自相矛盾,今《明史》从《通纪》之说。其叙赵全之事亦与《明史》无大异同,但曲折差详。盖谳牍之於史传各有体耳。

△《今言》·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郑晓撰。晓有《禹贡图说》,已著录。此书补《吾学编》所未备。首有《薛三省序》,称此书辅《吾学编》而行,犹汉史之外有《西京杂记》与《东观汉记》。凡三百四十四条,其中为宪言者十之四,为世言者十之二,为事言、品言者十之三,为证言、术言者十之一。盖据所见闻,随笔记录,古杂史之支流也。

△《云中纪变》·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孙允中撰。案世宗时有两孙允中。其一太原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应天府丞,事迹附见《明史·杨允绳传》。其一即此孙允中,鲁府仪卫司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嘉靖十二年,大同兵变,杀总兵官李瑾。遣总督侍郎刘源清讨之。会巡抚潘仿系贼首以献,请班师,而源清纵兵大掠城下,五堡遗孽遂尽反。源清围城久不下,诏夺其职,以张瓒代之。未至而督饷郎中詹荣等已悉捕斩首恶,乱乃定。时议者俱以源清用兵为非。允中前后入城抚定,并力言将士妄杀状。为源清所恶,以他事劾罢。黄绾奏其功,得复官致仕。因据所目击,作此书以纪之。大抵皆归狱源清之词。末题丁酉八月,乃嘉靖十六年也。

△《辽记》·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田汝成撰。汝成有《炎徼纪闻》,已著录。是编载辽东边事。始於洪武二年,迄於嘉靖十六年,叙事疏略,挂漏至多。又多载未行之奏议,殊不足以资考订。又三卫之中,惟福馀跨辽而东,泰宁已为辽西境,朵颜则大宁都司地,非辽东地矣。书中详於朵颜,是疆域且未分明,无论记事矣。

△《龙凭纪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田汝成撰。是编纪龙州土酋韦应、赵楷、李寰之乱。已见於《炎徼纪闻》中,此其摘出别行之本。

△《行边纪闻》·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田汝成撰。前有嘉靖丁巳《顾名儒序》,以书中所载考之,即汝成《炎徼纪闻》也,但阙后论数条。又彼分四卷,此为一卷耳。《名儒序》称,私宝前帙十载,乃出而梓之。盖所得乃其初稿。后汝成编次成帙,改易书名。名儒未及见之,故与《炎徼纪闻》至今两行於世也。

△《洗海近事》·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俞大猷撰。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嘉靖中举武进士,累官至都督同知兼征蛮将军,进右都督,谥武襄。考《明史·大猷传》,称海贼曾一本者,吴平党也,既降复叛,执澄海县知县,败官军,守备李茂材中礟死,诏大猷暂督广兵协讨。隆庆二年,一本犯广州,寻犯福建,大猷合郭成、李锡军擒灭之。是书乃大猷裒辑用兵之时奏疏、公牍、书札,始於隆庆二年正月,终於三年闰六月。前载谭纶、张瀚、朱炳如荐疏,后附操法及兵部覆本。并录成功后友人贺赠之文,而终以剿林道乾诸议。卷首有大猷《自序》。是书论用兵委曲,较史为详。而不先叙其事之始末,编纪年月以为提纲。虽诸篇以次编排,而端绪不一,阅之猝不能了了。盖大猷虽通晓文翰,而於著书叙事之法则尚未习,故不能使经纬灿然,首尾该贯也。

△《奉天刑赏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自题懒生袁子,不著其名。以《千顷堂书目》考之,盖袁褧所撰也。其书皆纪成祖靖难时爵赏诛戮之事。多本都穆《壬午功臣录》、无名氏《教坊录》,复杂采《客座新闻》、《震泽纪闻》、《立斋闲录》诸书以附益之。所载建文死事诸臣家属被祸惨毒,殆非人理。称皆得於官府故牍,似不尽诬。成祖毒虐之政,至於此极,亦可证史书所载,尚未能得其什一矣。

△《广右战功录》·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唐顺之撰。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淮扬,天启中追谥襄文,事迹具《明史》本传。此录述右江参将都督同知沈希仪讨平广西诸蛮事。顺之工於古文,故叙事具有法度,《明史》希仪本传全采用之。惟《录》称希仪为临淮人,而史称贵县人,稍有不同。盖希仪世官指挥,史据其卫籍言之,而《录》则仍书本贯也。其书已载《荆川集》中,此为袁褧摘出,录入《金声玉振集》者也。

△《建文事迹备遗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嘉靖辛卯阳月,太岳山人书於水竹村居。考《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不载此书之名,不知其为何人。明人惟张居正号太岳,亦不闻有此书,莫能详也。录中皆纪建文死事诸臣,殊多传闻失实。其称太祖恒欲废燕王,赖廷臣力谏得免。又尝幽於别苑,不许进食,赖高后私食之,得不死。皆荒唐无稽之言,不足取信。

△《平濠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钱德洪撰。德洪本名宽,字德洪,后以字行,改字洪甫,馀姚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初,王守仁之平宸濠也,其大纲具於《叙功疏》,其细目具於《年谱》。德洪受业守仁,据师友所见闻,其阴谋秘计及一切委曲弥缝之处,有《疏》及《年谱》所不详者,因作此记以补之。凡黄绾所说四条,龙光所说二条,雷济所说一条,附载德洪随事附论者五条,又《自跋》一条。大旨谓宁藩之败,由於迟留半月始发。其迟留半月则由於守仁多设反间以疑之。守仁在日,秘不言。守仁殁后,始得其间书、间牌之稿於龙光。而驾驭峒酋叶芳及阴令知县陈冕诡渔舟以诱擒宸濠,皆当时所不尽知者云。

△《南泰纪略》·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耕撰。耕字子莘,蔚州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佥事。明嘉靖四年,广西土舍李寰、卢四、赵楷等煽乱,副使翁万达以计讨平之,而未蒙迁擢。耕因作是书纪其功。然书中於卢四煽九司作乱及韦应附从诸事,俱未能悉叙,未免脱略,不及《明史》《张经》、《翁万达》及《土司列传》中载此事为详也。

△《处苗近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李恺编。恺字克谐,惠安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辰沅兵备副使。是书分《征讨》、《巢穴》、《哨道》、《转运》、《调发》、《防守》六目。盖记洪武至嘉靖湖广苗民叛服征剿之事。

△《革除遗事》·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符验撰。验字大充,号松岩,黄岩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司佥事。此书卷首有《验序》,称泰泉欲修国史之阙,出槜李郁氏本,俾核订为十六卷,以复於泰泉。泰泉者,黄佐之别号。盖验此书,实因嘉兴郁衮旧本而修缉之,肇其议者则黄佐也。又有一《序》,旧本题为郁衮作。其文与黄佐集中所载此书之《序》正同。盖传写者误题衮名。衮书有传无纪。此书则《列传》十卷、《外传》一卷,冠以《本纪》五卷。截然两书,不容移甲为乙。别本或兼题佐名。考“中书徐妙锦”一条,佐集载之,题曰《徐妙锦传》,然则佐亦润色其间矣。朱彝尊尝谓黄佐《革除遗事》与当时纪建文事诸书,皆不免惑於《从亡》、《致身》二录。盖於虚传妄语,犹未能尽加芟削云。

△《安南奏议》·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嘉靖中,安南莫登庸篡国,国主之孙黎宁,遣其臣郑惟僚等赴京告难,乞兴师问罪。廷议请讨之,众论不一,已而中罢。至十七年,诏申前议,以咸宁侯仇鸾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毛伯温为参赞,克日进师。而两广总督张经上疏,颇以为难。兵部不能决,奏请廷议。议上,帝责诸臣不能协心谋国,复罢不行,而留鸾、伯温别用。是书所载,乃兵部尚书张瓒等会题疏稿及所奉诏旨也。

△《议处安南事宜》·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嘉靖十八年。复命仇鸾、毛伯温征安南。伯温抵广西,传檄谕意。莫登庸自至镇南关请降,伯温承制赦之,驰疏以闻。诏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此本列伯温原疏、兵部揭帖及诏旨一通。而兵部议覆疏未载,疑尚有所阙佚也。

△《伏戎纪事》·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高拱撰。拱有《春秋正旨》,已著录。拱在内阁时,值俺答之孙把汉那吉率众来降。拱决策胁俺答内附,且定封贡、互市诸约。因记其前后本末为此书。考之《明史》,把汉那吉既降,总督王崇古上言,宜给官爵,丰馆饩,饰舆马,以示谙达。谙达急则使缚送诸叛,不听即胁诛巴罕牵沮之,又不然,因而抚纳。据此,则封巴罕以胁谙达,乃崇古先主其计,拱第力赞成之。而此书乃谓己先定计,遗书崇古,使之奉行。与史不合。又《明史》本纪谓高拱及张居正同主是议,居正本传亦同。而是书乃略不及居正。亦可见拱之矜功自伐,其所纪未足尽凭也。

△《靖夷纪事》·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高拱撰。隆庆四年,贵州土司安国亨与安智相雠杀,抚臣以叛闻。拱因推太仆寺少卿阮文中为巡抚。文中意欲剿之,拱议遣给事中贾三近往勘。国亨听命,遂平其乱。拱因著是篇,以纪其事。

△《绥广记事》·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高拱撰。时广东久遭寇乱,拱自录其在内阁时筹画地方事宜奏疏,及与人往复书札。书颇多自矜语。如《答殷士儋书》“非公在彼,孰能经略;非仆在此,孰能主张”诸语。则其沾沾自喜,已见於此。宜其不获以功名终也。

△《防边纪事》·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高拱撰。拱於隆庆四年再入内阁,兼理吏部。时边事孔棘,拱有议添设协理戎政侍郎,及议处边镇诸疏,汇为此书。其所条画利害,多与《明史》相合。

△《平倭录》·(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明任环平倭事迹。万历中,吏科给事中翁宪祥、巡抚陕西监察御史吉人重刊。宪祥作《前序》,人作《后序》,亦不言为谁所作也。嘉靖癸丑,倭寇由越入吴,环时为苏州府同知,力战歼之。以功晋山东布政司参政,卒赠光禄卿。是编首《乞归终制疏》,盖环用兵时适丁生母艰,事平因上此疏。次录谕祭碑文志铭,及其孙可复所录事迹,又以环所著诗文简牍名《山海漫谈》并列之。末又附后人歌颂诗文,合为一帙。编次丛杂,漫无体例。海虞陈禹谟《说储》,载环方出兵时,以《灵棋经》占得益友卦。其繇曰:“客有王孙,来叩我门,语我福庆,往得蒙恩。”薄暮,常熟王公铁果叩门,遂决策进兵,我师大克云云。而此录无之。盖小说附会之谈,不足据也。

△《世庙识馀录》·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徐学谟撰。学谟有《春秋亿》,已著录。是书乃其归田以后所作,记嘉靖一代之事。学谟练习典故,於《世宗实录》多所驳正。如谓瑞州知府宋以方为宸濠所杀,而国史误称赴水死。谓汪鋐通李资坤贿,曲媚张孚敬,国史以为内行修洁者不足信。谓仇鸾之戮由徐阶密揭,作史者不及知。谓杨继盛劾严嵩疏中显指陆炳,国史以私没其姓名。谓郭希颜虽以邪说取死,亦由严嵩倾陷,史臣评驳,稍涉苛刻。谓沈坤以桀骜被劾,国史曲为辨雪,未免党护。谓任环忠义之士,能遇贼直前,国史谓其俘斩甚众,亦为失实。谓抗御史黄廷聘之陈安,乃湘潭知县,国史误记为衡山。谓议礼诸臣互有得失。谓郭郧专权骄恣而能不受馈遗,未尝无一节可取。均与史臣所记,互有异同。然学谟在世宗时尝为礼部祠祭司郎中。第十九卷中载拒王金之赂,及抑昝义金事,所云郎某者,即学谟自谓。又学谟为荆州知府,以拒景王徵沙市地租事得罪,第二十四卷中亦具载之。称沙市本不在景王所给庄田之数,王上疏密窜入其中,司农莫之省,独学谟执不肯与云云。皆自述所长,明标简牍。刘知几《史通·叙传篇》,谓扬雄以降,其《自叙》也,始以夸尚为宗。身兼片善,行有微能,皆剖析具言,一二必载。岂所谓宪章前圣,谦以自牧。绳以是义,殊於体例有乖。又赵文华之攘功卸罪,构陷张经,其事炳然在人耳目,而学谟以为史臣所记,过甚其词,亦不免恩怨之私,未孚公论也。

△《西南纪事》·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郭应聘撰。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襄靖,事迹具《明史》本传。粤西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馀里。诸猺夹江而居,怙险剽窃。隆庆四年,攻围荔浦永安府。应聘代殷正茂为巡抚,集汉土兵六万征之,三阅月悉定。又讨平怀远、阳朔、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猺,寻以忧归。因录其攻取之略,以成是书。其刊版则万历八年复起巡抚广西时也。所言与《明史》应聘本传及《李锡传》大略相符。

△《交黎抚剿事略》·五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方民悦撰。民悦,麻城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嘉靖二十八年,安南范子仪及琼州黎那燕入寇。时欧阳必进方总督两广,檄都指挥俞大猷等讨平之。民悦述其始末为此书。卷一为地图,卷二至卷四为奏疏,卷五为公移。案《明史·俞大猷传》,是役皆大猷之力。以严嵩薄其赏,不得叙。民悦专归功於督府,亦非事实也。

△《召对录》·一卷(内府藏本)

明申时行撰。时行有《书经讲义会编》,已著录。此书乃记万历十三年五月迄十八年七月召对之语。时行时为首辅,六年中凡召对九次。当神宗怠政之际,君臣否隔,万事丛脞。时行不能匡救,乃反谓孝宗后此典久废不举,至是复行。沾沾夸为盛事,过矣!

△《平夷功次录》·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焦希程编。希程榜姓周,象山人,嘉靖辛丑进士,官至贵州兵备副使。希程在四川时,值宜宾夷人作乱,巡抚张臬檄委希程剿平。因汇刻当时部檄以成此书。

△《嘉靖倭乱备钞》·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始嘉靖二十三年日本入贡,终於四十五年闰十月。凡倭之构乱,以及平戢始末,皆载之。大旨谓倭乱始於谢氏之通海,成於严嵩之任用非人,功罪颠倒。所言比正史为详。

△《瀛艖谈苑》·十二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旧本题钓瀛子撰。不知何许人。所纪故事至弘治而止,所纪年号至正德而止,盖在嘉靖以后矣。其体例仿佛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多纪明代典章。分目编次,无所论断,大致与史传相出入。

△《平黔三记》·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记明洪武中傅友德等平云南,暨正统中王骥平麓川,嘉靖中吕光洵平武定三事。末署“隆庆庚午十月,点苍山人书於玉屏精舍”。盖云南人所为。其题曰平黔者以云南亦黔中地,故称之耳。三记虽并列,而意则在於表彰吕光洵之功。光洵字信卿,浙江新昌人。嘉靖间巡抚云南。其诛凤继祖事,在嘉靖四十五年,《明史》及《云南通志》载之甚详。此书前有张元忭、邬琏二《序》。张元忭之父与邬琏皆尝在军中,亲赞其策,所言不容有误。而《元忭序》作於辛未,《邬琏序》作於壬申,正当书成之时。《序》中亦言不知出谁手。盖当时光洵以人言去位,同事者相继褫谪,其功抑而不扬。是书独纪实不讳,故有所避而不敢言也。考《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俱载赵汝谦《平黔三记》一卷,则是书实汝谦所著,而隐其名者尔。

△《使琉球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郭世霖撰。据《浙江遗书目录》称,世霖,永丰人,官吏科给事中。而《类姓登科考》载,嘉靖癸丑进士郭汝霖,永丰人,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当即其人,特讹“世”为“汝”耳。万历中,萧崇业《使琉球录》,称陈侃、郭世霖二《录》,其明证也。初,嘉靖十一年,命吏科左给事中陈侃、行人高澄册封中山王尚清。侃述其事为《琉球录》,自为之序。至嘉靖三十七年,又遣世霖与行人司行人李际春册封中山王尚元。世霖因取侃旧本,缀续成编。所言大略与《明史·琉球传》合。惟每条列原录於前,而附所续於后,皆以“霖按”二字冠之。似乎考订旧闻,实则铺叙新事,於体例殊未协也。

暂无译文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