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出处

出自唐代王维的〔登辨觉寺

全诗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蜿蜒的竹林小径从寺中伸延出,莲花似的山峰耸出于佛法幻化的城郭后。

窗内望去,三楚的风貌一览无余,树林远处九江平坦开阔。

盘腿端坐在软绵绵的青草上,长松中传来和尚诵经的声音。

幽居在山云之上,似乎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世间的万事万物,体悟那无生之道的深远与奥妙。

注释

初地: 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为“初地”;大乘菩萨“十地”中,以“欢喜地”为“初地”。

化城: 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

三楚: 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

趺坐: 盘腿端坐。

梵声: 和尚诵经的声音。

空居: 幽居。

法云: 佛教中,法云谓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这里指山云之上。

观世: 观察世事。

无生: 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参考资料:

1、王维著;张晨解译. 王维诗全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0.07.239-240

赏析

这首诗以“登”字为线索,描写山顶佛寺远眺之所见。诗的首联写辨觉寺的地理位置,颔联写高处所见,颈联写禅坐,尾联写禅想。全诗写登庐山僧寺所见所感,禅意深远。

首联“初地”在佛经中是菩萨十地的初地(《华严经·十地品》),同时解指入山初始之地。“化城”在佛经中是说,小城涅槃境界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法华经·化城喻品》),在诗中则指代登山达到山顶。诗人用佛语,贴切地描述了登山的进程。

颔联承接山顶之意写起,描写山顶之所见,景象宏大,“窗中”“林上”四字一字数千里。登高望远,千里江山尽展于眼界之平面。近处是山林,山林之外是大江,这样看起来,好像江水流于山林之上。临此豁然开阔之山景,诗人意兴勃发,但却盘腿静坐,因为他听到唱诵佛经的声音。

颈联以“软草”“长松”为主语,作出“承”与“响”的动态,仿佛青草与青松,也能够通人性,进而传达知晓佛音。

尾联“空居法云外”照应辨觉寺,以“观世”收束上文所写登临远佑之景。我凡体肉身之辈,观三千世界,人情百态,而体悟佛法大观。此诗以“感”而“悟”,虽用佛典,而未具体地谈论佛法;虽未谈论佛法,而写登眺所见之宏远景象,却让读者似乎感受到了佛理的微妙之处,可谓兴象深微。

参考资料:

1、(唐)王维著;张晨解译. 王维诗全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0.07.239-240

创作背景

陈《谱》、张《谱》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是年春,王维完成南选任务北归,经九江登庐山游辨觉寺,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张勇编著. 王维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01.122-123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的诗词 ► 王维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