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

出处

全诗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展开阅读全文 ∨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晨登衡岳祝融峰》是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作者登衡山祝融峰所见的景象。前四句突出祝融峰的高峻;五、六两句写登上祝融峰看到的黑夜消逝、晨曦初露的情景;末两句写在山巅远眺洞庭湖,小得像只有半勺水。全诗气势磅礴,洋溢着豪迈之情,表达了作者胸襟开阔、奋发向上的情怀和跃跃欲试、建功立业的抱负。诗中描写祝融峰正侧结合,融入典故而无斧凿痕迹,信手拈来,真实自然。

创作背景

谭嗣同幼年丧母,十一岁开始随父赴任,曾几次往来于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合数都八万余里,引而长之,堪绕地球一周”(《三十自纪》)。诗人所见,深感“风景不殊,山河顿开,城都犹是,人民缓非”。光绪十七年(1891)秋天,年仅二十六岁的谭嗣同自安徽“归湖南,抵长沙,游衡岳”,在晨光曦微中登上祝融峰,“升峻远览以写忧,浮深纵涉以骋志”,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第1版 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1846,1851-1852

2、田军等主编.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250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 谭嗣同的诗词 ► 谭嗣同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