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出处

全诗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展开阅读全文 ∨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词,是词人遗民生活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邺都三台的描写和历史追述,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词中将邺城昔日峥嵘壮伟的形象与暮雨珠帘、秋香桂树的绮丽风光加以对比,又将曹操风云奔走、惨淡经营的历史功绩与其死后西陵墓地青青茂盛的乔木对照着写,且这数者有实有虚,虚实相形,笔势腾挪变化,故极富扬抑顿挫之美。而总体上以健笔壮语写悲怀,于雄阔高朗的意境中,寄托无限的“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使忧患、反思并存。

创作背景

词人在《朝散大夫同知东平府事胡公神道碑》一文中谓:“岁丙午,某过彰德。”彰德府治所在安阳(今河南安阳),临漳是其属县。邺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县西南邺镇东,距安阳较近。金都汴梁失陷后,词人于衷宗天兴二年(1233)四月被蒙古军押解出京,羁管聊城。以后又辗转生活于冠氏一带。以金朝遗民而凭吊魏都,必然触目兴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140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词 ► 元好问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