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出处

全诗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驾着车从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出发,向南眺望吹台,那是魏王经常宴饮的地方。

当年的乐曲仍在,似乎还回荡在吹台上的箫管里,可当年的魏王又在哪里呢?

战士们吃的是酒糟、米糠之类的食物,而有才能的人闲住在草野之中不被任用。

那寻欢作乐的歌舞乐曲还没有结束呢,秦国的大军就攻来了。

后来啊,那吹台里的夹林不再属于魏国了,那华丽的宫殿也蒙上灰尘了。

魏国的军队在华阳山下大败,辉煌一时的魏国最后以身死国灭告终。

注释

南向:向南方。

吹台:古迹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师旷吹乐之台。

遗音: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糟糠:酒糟和米糠。

蒿莱:野草;杂草。

简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一》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说驾车离开繁华的魏都,目光向南,遥望着那见证过无数风流往事的吹台,仿佛还能听到昔日梁王宴饮时的丝竹之声,但人已不再;而后从对往昔的追忆转向对现实的关照。战士们只能以糟糠为食,而德才兼备的贤者却沦落于荒野之中;最后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与哀愁,揭示出历史的残酷与无情。整首诗以景寓情,以史鉴今,咏史亦潜藏诗人的身世之慨。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原有雄心壮志。曹魏后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他们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造成异常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就是《咏怀八十二首》,此诗为其中第三十一首。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 阮籍的诗词 ► 阮籍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