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出处

全诗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天的池阳就像拨乱反正的渔阳一样,由荒年饥岁之地彻底转变为政教清明、人民安康的乐土。

江上水路平静,旅客和货物畅通无阻。郡城社会安定,再也看不到军人的身影。

田野的颜色因为新麦收割,(由于麦子和草木颜色不同)似乎被分隔开来。人们都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养蚕,黄莺的歌唱也因为受到惊吓而中断。

即使由逃亡的百姓还没能回来,当他们在远方听到您仁慈的政治措施后一定会即刻还乡的。

注释

池州:别名贵池、秋浦,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

牧:古代州的长官。《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渔阳: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凶年:荒年。

小康: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

绝:尽。

戎装:军装,此处借以代指军人、军队。

嫩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嫩柔的桑叶。

纵:即使。

逋(bū) 民:逃亡在外的人。逋,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

仁政: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也指仁慈的政治措施。

旋:不久,即刻。

简析

《献池州牧》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展示了地方由乱至治的显著变化,突出政治清明、民生改善的成果;颔联描绘江面安宁、商旅无阻的景象,以及郡内和平无战事,军队不再频繁出现的社会状态,进一步强化了治世安宁的主题;颈联展现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繁荣;尾联以逃亡百姓未归但闻政善即愿归乡的设想,间接赞扬了当政者的仁政。全诗语言清新和畅,是一曲讴歌太平世道、赞美有为官员的赞歌。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杜荀鹤的诗词 ► 杜荀鹤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