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初发嘉州

全诗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晨出发的击鼓声阗阗响,西风掠过画旗。

故乡随着船儿的飘荡已渐行渐远了,要去的方向浩然无边际。

岷江支流的锦江遥远看不见,阳山与青衣江水清澈可爱。

三江合流从弥勒大佛脚下奔腾而过,浩浩荡荡造就广阔平坦之地。

乡村集市有一参禅之僧,寻觅于傍晚烟霭笼罩的钓鱼台上。

他定是应约先期到达了,并已久久伫立在流水潺潺的钓鱼台上。

注释

阗阗(tián):众多、旺盛的样子。

画旃(zhān):同“毡”,古代画旗。

锦水:即 锦江 。

蛮江:指 四川 青衣江。

旷荡:空阔宽广;广大。

平川:广阔平坦之地。

野市:乡村集市。

禅客:佛教语。

暮烟:意思是傍晚的烟雾。

潺潺:意思是指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简析

《初发嘉州》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写清晨启程时鼓声震天、西风猎猎吹动彩旗的壮观场景,接着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旅程的无限憧憬;然后写自然之美与旅途的变幻;野市中的禅客和暮色中的钓台,又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禅意,说对方已经提前到达,正在等候自己。这首诗语言冲淡,意境纯美,铺陈出一幅写意山水画,意趣盎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最早的诗作,作于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其时苏轼、苏辙已中举,奔母丧返四川眉山后随父再赴京都。父子三人取岷江水路,经嘉州、犍为,出蜀出峡,直下江陵。苏轼时年二十四,尽览山川形胜,“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父子三人趁“舟中无事,博奕饮酒”,你唱我和,写下百余首诗篇,结集谓之《南行集》。《初发嘉州》便作于这年冬天,由嘉州出发之际。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