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出处

全诗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住在陋巷中的卑微贫寒之士,出门凄苦惶惶不安。

虽说志气高远,在现实中也难免要低头。

平生同门好友,已经在朝廷做官。

以前有像胶漆那样的交情,近来是云雨背违。

好友正逢下朝回来的时候,车骑走过宫廷五门的西边。

当时天久阴不晴,雨水凄凄下了三天。

寒士骑着跛足驴子在路旁避立,他好友骑着肥马当风嘶鸣。

回头看看忘记了相识的人,径直走上沙堤。

当年在洛阳社,贫贱的时候互相提携。

如今在长安大道上,对面如云泥相隔。

近来的现实多是这样,不是你一个人独自凄惨。

生死之交而永不变的,只听说任公叔和黎逢

注释

颜色:有功名,地位,荣耀的意思。

通籍:指做官。金闺:指朝廷。

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的。

迩(ěr):近。睽(kuí):违背,不合。

蹇(jiǎn):跛足。

任与黎:原注:任公叔、黎逢。

参考资料:

1、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2、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4-182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62-363

4、严杰 选编.白居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4-61

赏析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惬惬。虽云志气在,岂免颜色低。”住在破破烂烂房子里的贫寒读书人,出门便一副忙碌不安的样子。虽然说心高气傲颇有志向,但是此时不免神情不太自在。“苦”“颜色低”很好地刻画了贫寒读书人不得志的神态。那么是什么让这个贫寒的读书人难堪,“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跟自己一起读过书的好友发迹了,做了朝中的官员。过去两人的关系异常亲密,而现在则没了来往。正好碰见过去的好友下朝,与他的骑乘相遇在五门外。既是好友做官,本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因为这个好友做了官后便与寒士不怎么交往,这便让寒士不自在了。对于一个胸有大志的贫寒读书人来说,这真是一件苦恼难堪的事情。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正好之前天气一直阴云密布,此时下起了连绵的大雨。寒士不成器的驴子站在路中间,而他朋友俊美膘肥的马匹在风中嘶叫。朋友回头看了一眼寒士,装作不认识,继续走着回家的专用通道。诗人通过细节展现,当年的好友如今再次相聚,却成了“回头忘相识”,这对友情来说真是极大的讽刺。可以说,这六句把世态炎凉刻画到了极致。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过去一起读书的时候,虽然地位贫贱,但都说以后要相互提携。而今天在这长安道上,虽然碰在一起,却彼此已经遥远陌生到就像天上的云与地上的泥土一样。遥想当年的情谊,回看现在的情况,寒士不得不感慨情谊如云泥之隔。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这种情况近来太多了,也并不是寒士一个人感到伤悲与无奈。友情死生不变的,大概只听到任公叔与黎逢二人了。这四句是诗人插入的议论。

这首诗用了很多细节去表现主题,细节刻画堪称细腻动人。虽然说白居易感慨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但是他本人对友情非常重视,他与元稹刘禹锡的友情更是在文坛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

1、马玮·白居易诗歌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7.06

简析

《伤友》是一首五言古诗。诗开头八句写陋巷贫士孤零零的出门去干谒做官的故人;中间写途中相逢见故人,不敢贸然上去相认,还要赶紧避路;结尾八句写感慨,与杜甫“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用意相同,只不过任、黎其实也算是“今人”罢了。这首诗多用细节刻画,言浅而深,意微而显,感慨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但是诗人自己对友情非常重视。

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四首。

参考资料:

1、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词 ► 白居易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