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译文
苍凉萧瑟的心绪如潮涌般填满胸膛,只是那飘零不归的亡魂,终究无法召回。
郁金香囊散发着清淡芬芳,萦绕臂间,温润光洁的古玉佩,静静悬于腰间。
西北边陲,何人正挥斥着寒气逼人的宝剑?我却只能闲坐于东南故园,耳畔满是低回的箫声。
天上闪烁着无数斗大的璀璨星子,天际一轮明月,却悄然坠在林梢之间。
偶然得授一官,远赴京城,却只能随波逐流,与俗浮沉。
新识的同僚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旧日相交的前辈虽萦绕心间,却已尽数谢世,如夜雨般零落。
屈原作《天问》,向宇宙叩问种种疑惑,纵使上帝也难作答,我虽有治国之策,却无人采纳,亦不必徒劳陈说。
清晨时分,无数来自湘水之南、剑阁之外的访客登门,来客簿上姓名罗列,倒也算值得称道。
我所思念之地在何方?胸中滋生的灵气,仿佛能凝聚成云。
可渡碧天银河的木槎,终究无路可寻,世间人才,却如寒风中凋零的花,委顿于泥土。
只得在某片山水中隐姓埋名,至于簪钗佩玉等生平琐事,不必让人知晓。
起身眺望楼台外清晰分明的景致,那秋空里美好幽深的明星,或许便是你存世的英灵。
注释
秋心:苍凉萧瑟之心情。
秋魂:《楚辞》有《招魂》篇,此寓有悼念亡友、自伤身世双重意思。
漠漠:形容香气弥漫。
郁金:一种芳香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亭亭:形容高洁。
几处:犹言处处。
箫:此处也比喻幽怨的诗文。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隐喻无能之辈煊赫一时,而才士皆沦落不偶。《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忽筮一官:即忽然获得一官之意。
不材:既是自谦没有才德,实际上又深寓雄才大略不为世所知,不为世所用的愤慨,与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同义。
夜雨沦:比喻老辈凋谢。
天问:《楚辞》篇名,屈原所作。
阴符:即《阴符经》,古代的一部兵书。这里指治国的谋略,改革的方案。
客籍:登记来客的册子。
差:尚。
剑外:剑阁之外,指四川。
灵气:指不平凡的抱负。
槎通碧汉无多路:用晋张华《博物志》载海边居民摇船误入天河事。
一钗一佩:一男一女,指生平琐事。
历历:清楚明白,分明可数。
这组诗以“为亡友招魂”为核心,兼抒自身沦落之悲,字里行间交织着诗人的幻灭与希望、痛苦与执着。
第一首以秋景起兴,借“秋心如海”“秋魂无归”勾勒萧瑟苍劲的心境,既显诗人德高志远却不被世用的一生,亦抒亡友难招、理想难共的剧痛。首联“如海”对“如潮”、“秋心”对“秋魂”,叠映心绪汹涌与怀友缱绻;颔联化用《离骚》“美人香草”之法,兼赞亡友品格与自表情操峻洁,一笔双写;颈联“剑箫”意象融壮丽与幽怨,暗指戍边报国之志难酬,“剑气”更藏西北边防谋略与爱国浩然之气;尾联以星月对照,讥庸人飞黄腾达而志士无途,以雄丽景结抑郁情,凝成沉烈遒劲之美。
第二首直写实情,诉初入官场的困顿:官微言轻,新知交浅,老辈凋零,知音难觅。开篇暗蕴不平,“内阁中书”本是冷职,“俯仰”二字道尽苦闷与不甘,且呼应后文“阴符无效勿虚陈”。中间两句以“春云”“夜雨”对比,既鄙弃庸俗官僚,又追怀同道前辈——“触”字写对庸官的转瞬厌弃,“填”字表对前辈的刻骨怀念,“夜雨”喻前辈沦落,更添孤独悲悼。颈联借《天问》《阴符》,抒有识之士的困惑愤懑:洞悉国危却无计可施,“勿虚陈”比“无处陈”更显失望激愤,以少字含深意。尾联宕开一笔,写与友人的真诚交往,成落寞中唯一慰藉。
第三首叹才志埋没,直言不如守节寄情山水。首联“思”字统领全篇,显感情郁结、思绪纷乱;颔联道理想无径可寻、人才难被重用;颈联“埋”“断”二字深化苦闷彷徨;尾联“窈窕秋星”喻所求理想,“或”字却露此刻的怅惘。
组诗通篇揭露“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的世道不公,发“老辈填胸夜雨沦”之叹、“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之愤,纵有“剑箫”抱负亦无济于事,终生归隐山林之念。全诗思想深刻,感情深婉,诗思起伏,风格沉郁顿挫,言简旨远,对仗工整,遣词见功力,在思想与艺术上皆属佳作。
这组诗旨在为亡友招魂,亦自伤沦落,写出了幻灭与希望,也写出了痛苦与执着,表达对亡友的思念。第一首诗以心境的萧瑟苍劲、秋魂的飘零无归起兴,表明虽操美德高,志远情深,但不为世重用,沦落一生;第二首诗直接写实抒情,写初入官场,官微言轻,新知交浅,老辈凋零,知音难觅;第三首诗表达才能无路施展,遭受埋没,还不如坚守节操,寄情于山水之间。全诗思想深刻,感情深婉,声律和谐,在思想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佳作。
《秋心三首》作于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他第五次参加会试失败,而好友谢阶树、陈沆、程同文等相继谢世,心绪之恶,尤胜于三年之前写《夜坐》时。这组诗即在异样的凄凉落寞中写就,为自悼身世之作。
参考资料:
1、汤克勤·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