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宝剑吟

宋代陆游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居的人把宝剑放在枕下入眠,到深夜它发出殷殷的啸鸣。

人们说宝剑能够化作飞龙,只怕它还会兴起风暴雷霆!

再不然就是恨猖狂的敌寇,气昂昂想要去杀敌远征。

取一杯酒洒在地上来祭我的宝剑,是珍宝便该把踪迹隐藏起来。

这世间难道真的没有你的知音了吗?时机一到自会让你施展本领。

剑匣中已有你活动的余地,为什么还会发出不平的鸣声?

注释

吟:诗歌名称之一。

幽人:幽居的人,作者自指。

枕宝剑:把宝剑放在枕下。

殷殷:象声词,多形容雷声。

剑化龙:相传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一名龙泉,一名太阿。雷送一剑给张,自佩一剑。后来两剑化为两条蛟龙在水里,波浪惊沸,光彩照人。

风霆:风雷。

狂虏:疯狂的敌人。

遐(xiá)征:远征。遐:远。

酹(lèi)剑:把酒洒在地上,对宝剑祝告。酹:以酒浇地而祭。

潜形:把踪迹隐藏起来。

君:你,此处指宝剑。

施行:施展所长。

匣:剑匣。

胡为:为什么。

参考资料:

1、陆坚 .中国咏物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240-241

2、张永鑫,刘桂秋 译注.陆游诗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3-45

赏析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说陆游入蜀后“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这些倡言恢复的诗篇主要抒写收复失地的愿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苟安投降的不满。在英雄壮举的幻想中表达始终不渝的爱国深情。《宝剑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首,也是颇有特色的一首。它以别致的构思、平实的语言,把爱国深情表达得深婉蕴藉、悱恻动人。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幽人”是诗人理性的化身,“宝剑”是诗人理想的寄托。诗人的形象是这二者的统一。“枕”字连接“幽人”与“宝剑”,表明诗人时刻不忘统一国土,随时准备参战杀敌。第二句从幽人的感觉写宝剑的声音,至于宝剑为何发声,暂搁不提。“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紧承剑有声,借神话传说进一步想象:剑会变龙,龙能兴起风雷。而那些随遇而安的人们总怕打破平静,于是,不思发奋的人们由于害怕风雷顿起而千方百计禁锢蛟龙,使其不得伸展。“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诗人进而赋予龙以思想情感,说它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因憎恨狂虏的侵犯而愤然远征。实际上这是喻指诗人犹如一条被锁着的龙,渴望施展呼风唤雨之功、发挥雷霆万钧之力,报效国家,了却宿愿。这是第一层,以叱咤风雷的巨龙自喻,表现诗人对实现壮志的热切愿望。同时暗示出诗人不能如愿以偿的原因,为下一层写劝慰和不平作铺垫。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写幽人劝慰宝剑藏匿形迹。紧接着回答为何要“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是以反语来发泄诗人的郁愤不平之气。幽人劝慰宝剑的:“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这两点理由都含有诗人愤疾怨恨的情绪,后者甚于前者。“胡为鸣不平”,极其有力,在结构和意义上都有重要作用,宝剑发声是在鸣不平,回答了开头的问题,使首尾对应,结构完整。 此是诗中引人遐思的强音,是诗人情感升华、照亮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是诗的第二层,幽人从现实出发安慰宝剑,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从结构和意境上看,这首诗的构思颇为别致。借物抒情,情含物中。剑本是一种武器,但在爱国者的心中它成了诗人杀敌报国、引动文思的触发物。诗人饱满的爱国热情又使剑具有了生命和性格,成了萌发创作激情、引起想象、表达理想的凭借。

触及与杀敌有关之物,即生报国之思,非独《宝剑吟》。在被人推为陆游压卷之作的《长歌行》中有“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在《老马行》中有:“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而在《宝剑吟》中,诗人见剑生情,情又幻化成意象。把剑拟想成龙,再借龙自喻,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遏止的不平之情。联系诗人的经历,这不平之情是多方面的:有“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的壮志不遂的不平之情;有“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的对国家前景忧虑的不平之情;有“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愤恨投降派的不平之情;更有“丈夫有志苦难成,修名未立华发生”的蹉跎光阴的不平之情。种种复杂强烈的不平之情若率直抒写,易生抽象叫喊之感,有锋芒毕露之嫌,无跌宕起伏之美。同时,激烈率直地写不平之情,还可能触犯统治者而遭祸。于是,这首诗就移情于物,多所想象。让想象在构思中充分发挥作用。不过这首诗的想象与陆游其他爱国诗歌的想象又有所不同。不是通常的结合诗人生活经历和抗战愿望来想象,而是像屈原、李白那样借神话传说构造想象世界。

这首诗从独特的构思之中,把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更显得含蓄蕴藉,曲尽其情。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宝剑有声比喻壮心不已,在想象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迷惑、感情与理智搏击的痛苦。宝剑是明喻,是对“心未平”的烘托和强调,不是贯穿全诗的完整清晰的艺术形象。作者运用借喻兼拟人的手法,使宝剑作为一个鲜明的抒情形象贯穿全诗,与幽人的形象一起构成一个有丰富复杂性格的形象,即诗人的自我形象。这首诗的意象是按空间顺序,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连接两个充实而生动的画面,诗人的形象隐蔽在幽人与宝剑的背后。诗人的爱国激情就熔铸在这独特的构思之中。

这首诗构思别致,而语言却很平实,通篇没有豪壮华丽之语,也无生硬晦涩或故作姿态之感。语言平实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修辞、音韵方面。作者善于生动灵活地运用普通词语如“枕”“化”,等在诗中既起连接作用,又有神韵,使幽人、剑、龙成为活的形象,引起联想。把“愤慨”一个词,拆开来用在两句中,使诗句气势贯通、情意激切,从中可看出诗人的用字之功。不造奇拗语句、注重意思的简洁明快;句子内部词序不颠倒,句式通俗自然如口语;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凑,结构上细针密缕,而意象疏朗雄阔,留下想象的余地又不使人徘徊停驻。诗人还善于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用比喻比拟,加强意境的奇幻含蓄之美;用反诘、反语,犀利有力,极尽愤懑揶揄之情态;注重音韵、声调,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语言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诗的通俗易懂。

参考资料:

1、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59-63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乾道九年(1173)冬天。前此半年多,作者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一诗中说:“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笔酣墨畅地直抒诗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此诗的主题也是这样,诗中所写的宝剑,就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寄托。

参考资料:

1、陆坚 .中国咏物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240-241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的诗词 ► 陆游的名句

猜您喜欢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宋代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六丑·杨花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楼前,青门都废。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

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夜游宫·竹窗听雨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

迷仙引·才过笄年
宋代柳永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好事近·花底一声莺
宋代刘翰

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樵夫

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宋代苏轼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座皆绝倒。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