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吾发兮海溟,夕吾抵兮天门。
鳞脱躯兮欲蜕,翮之起兮如云。
涛山涌兮雪浪,驾天风兮浩荡。
霓掩映兮霞蒸,倏横飞兮径上。
龙膢余兮凤来迎,帝下观兮环佩鸣。
逍遥游兮既极,澹河汉兮无声。
河汉无声兮有意,谁知之兮漆园吏。
桐之孙兮吏之魂,吏不语兮孙能言。
忘言兮且止,极吾思兮隐几。
春风菲菲兮杏坛花,春服翩翩兮沂水涯。
聊徜徉兮税驾,奚必之兮南华。
朝吾发兮海溟,夕吾抵兮天门。
鳞脱躯兮欲蜕,翮之起兮如云。
涛山涌兮雪浪,驾天风兮浩荡。
霓掩映兮霞蒸,倏横飞兮径上。
龙膢余兮凤来迎,帝下观兮环佩鸣。
逍遥游兮既极,澹河汉兮无声。
河汉无声兮有意,谁知之兮漆园吏。
桐之孙兮吏之魂,吏不语兮孙能言。
忘言兮且止,极吾思兮隐几。
春风菲菲兮杏坛花,春服翩翩兮沂水涯。
聊徜徉兮税驾,奚必之兮南华。
暂无译文及注释提交译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