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石壁寺山房即事

望断南冈远水通,客樯来往酒旗风。

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举目远眺,南冈尽头,河水悠悠。客船来往穿梭,和风中酒旗招展。

隐隐约约的画桥,藏在依依的杨柳中;多情的夕阳,又给它涂上一抹桔红。

注释

山房:僧舍。

客樯:这里指客船。

赏析

画是空间的艺术,适宜观赏,诗是时间的艺术,适宜想象,诗画相通,水乳交融,诉诸文字,则必为佳构,可以立体多维地展示意境,营造氛围,可以生动含蓄地抒发情思,表现旨趣。《石壁寺山房即事》就是一首典型的寓画于诗,诗画交融的作品。题曰“石壁寺山房即事”,其实不写山寺僧舍,不写僧人情致,只写诗人游历山寺,立足远眺,诗人激动,诗人高兴,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宏阔辽远的黄昏美景图画,引人入胜,惹人遐思。

山寺是一个立足点,可以居高临下,游目远方;山寺是一个高度,可以开阔心胸,澎湃激情。诗人站立山寺,极目远眺,南冈尽头,河水悠悠。江中,客船往来,川流不息;两岸,酒家点缀,酒旗飞舞。流水远去,连通山外,延伸诗人的目光,牵扯诗人的想象。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水外有水。一江流水,悠悠而去,流经码头村落,归向大江湖泊,流动之美,悬想之趣,吊足读者的胃口,愉悦读者的目光。“望断”是纵展目力,视通辽远,心情舒畅,心胸开阔,似乎万千山水纳入双目,不羁心灵飞向远方,有一份自由流动之美,有一份舒心惬意之情。江船奔波为名为利,热热闹闹,欢欢畅畅。人自独立,冷眼旁观,心无所动,情不他迁。两相对比,热闹映衬出闲适,匆忙透露着从容。诗人的谈泊、闲适,诗人的宁静、素朴,如影随形,宛然可睹。酒旗飞舞,是村落风光,是江岸风情,劳碌奔波的商人在此休憩小饮,水陆兼程的士子在此借酒浇愁。宁静的小店,演绎了多少人生苦乐,见证了多少岁月沧桑。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一、二两句起点高,看点远,其实也拉开了诗人和江流风光的距离。

客船的来来往往,代表一种世俗的生活,追名逐利,劳心劳力,衣食生存,忙个不停,诗人没有参与其中,而是置身局外,静观默察,淡定从容,显然,诗人心中有一种情怀,有一种信念,他不屑如此汲汲功名,孜孜富贵,他希望过着一种悠闲自由,淡泊宁静的生活,这或许正是他流连寺院,驻足静观的原因吧。诗歌一、二两句侧重于描绘动态的景观,三、四两句则侧重于摹写静态的风光。远处河岸,画桥掩映在依依杨柳之中,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远方的山峰,夕阳缓缓沉落,余晖返照,给精美的画桥涂上一层粉红的色彩,煞是好看。画桥,小巧玲珑,精美如画,藏在青青杨柳之中,隐隐可辨,似有若无,颇具含蓄之美。杨柳,立于河岸,垂下丝绦,青青一色,生机勃勃,自有飘逸神采。小桥流水,垂柳掩映,动静搭配,构成了一幅简淡素雅的写意画。宁静而飘逸,简约而灵动。夕阳有情,红霞满天,一抹橘红涂染画桥,妆饰垂杨,灿烂了远山远水,灿烂了诗人的双眸,可以想象,凝神专注的诗人又多了一份激动与喜悦,他觉得山寺真是一个好地方,角度好,位置佳,视野开阔,风光迷人。他高兴,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个美丽而古老的黄昏。注意诗人的措词,桥曰“画”,静卧水上,精美如画,赞不绝口,啧啧有声。霞曰“残”,依山傍水,发光发亮,粉红灿烂,是落日辉映之美,是流光溢彩之美,是光华消逝之美。“映带”是映衬、环绕之意,画桥因残霞而增辉添色,残霞因画桥而有形有态,相辅相成,和谐如画。“依约”为隐约依稀,朦朦胧胧,迷迷离离,摇荡心旌,诱人遐思。全诗而论,诗人立足高处,放眼远方,写景状物,有姿有态,摹形绘色,情意兼备。读过全诗,读者记住了一座山寺,一个黄昏。那里有小桥流水,杨柳残霞,那里有客船来往,热闹缤纷,那里有青山隐隐,酒旗飘飘,那里还有诗人静立,凝眸远方。

参考资料:

1、徐昌才编,宋诗赏析 宋朝那些诗生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08,第168-169页

简析

《石壁寺山房即事》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勾画山水概貌;次句写行舟来往于酒旗摇曳的和风之中;三句说垂柳扶疏,画桥隐约可见;末句说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水光桥影相映生辉。全诗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宛如一幅南宗山水画,朦朦胧胧,具烟水迷离之致,读后令人难忘。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在某一天的傍晚,登上位于浙江的石壁寺,游历山寺后,于僧舍前立足远眺,落霞染红山林天际,无限风光扑面而来,诗人怀着激动与高兴,题写了此诗。

参考资料:

1、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880-881页

2、徐昌才编,宋诗赏析 宋朝那些诗生活,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08,第168-169页

沈与求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沈与求的诗词

猜您喜欢
玉山枕·骤雨新霁
宋代柳永

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当是时、河朔飞觞,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渐任罗绮。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省教成、几阕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游春曲二首·其一
唐代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空园数日无芳信,恻恻残寒犹未定。柳边丝雨燕归迟,花外小楼帘影静。

凭栏渐觉春光暝,怅望碧天帆去尽。满堤芳草不成归,斜日画桥烟水冷。

临高台
两汉佚名

临高台以轩,下有清水清且寒。

江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

关弓射鹄,令我主寿万年。

过湖北山家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三槐堂铭
宋代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入塞
宋代曹勋

仆持节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为率,南人居其二。闻南使过,骈肩引颈,气哽不得语,但泣数行下,或以慨叹,仆每为挥涕惮见也。因作《入塞》纪其事,用示有志节,悯国难者云。

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

城陷撞军入,掠去随胡儿。

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

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

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