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相和歌辞·日出行

唐代李贺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

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阳从昆仑山顶缓缓落下,其光芒如舒展的丝缕般洒向大地。

它只照亮了向日葵和豆叶那向往光明的心,却照不到游子心中的悲伤。

黄河曲曲折折地流淌,太阳从中央缓缓西转。

虽然听说过日出的地方是旸谷,却从未亲眼见过那传说中的神树。

太阳啊,你为何能熔化金石,却为何又要销蚀人的意志?

后羿拉弓搭箭想要射落太阳,却为何射不中那足以让人痛苦的酷热之源?

让这长久的炎热无法消散,又怎能让晨昏的清凉如期降临呢?

注释

日出行:乐府古曲名。

白日:白天的太阳。

舒丝:慢慢展开光丝。

徒:徒然。

葵藿:葵与藿,均为菜名。葵,向日葵;藿,豆叶。此处偏指葵,因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

旸谷:古称日出之处。

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在南海,黑水和清水之间,有种树名叫若木。

铄石:熔化的石头。

销人:熔化人。犹毁人。

羿:后羿。《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羿射其九乌。”

属矢:搭箭。属,连接。

中足:射中所有。

讵:岂,怎。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太阳不了解自己的心情。日光从昆仑山上照射下来,发出的光芒就像舒散开来的素丝一样,但只照见了诗人倾向太阳的心,却没有照见诗人的悲伤心情。昆仑是神话中的山名,极为壮伟。《山海经· 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史记·大宛传》 引 《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葵藿心”,喻诗人倾向太阳的心。葵是向日葵,藿是豆叶,葵有向日的本性,藿并不向日,这里只是与葵连举而已。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游子”,离乡远游的人,诗人自指,隐含漂泊未定、功业未就之意。太阳从高耸入云的昆仑山上直泻下来,光芒万丈,景象何其壮丽!发出的光芒有如舒丝一样,色彩又何其秀美!然而,诗人并不是要写一篇太阳礼赞,第三句以一两压千斤的 “徒”字轻轻一转,将金碧辉煌的太阳推到了被告席上,为下文的责难揭开了序幕。

中六句写对太阳的责难。“折折”,是折而又折。《河图》 说黄河从昆仑山流出来,千里一曲,九曲入海。《尔雅》说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其湍急如此,迅疾如此,尚且要曲曲折折地行进,太阳你为什么却要径直从天空中转过?“旸谷”,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若木”,神话中的树木,长在太阳下落的地方。刚听说太阳从旸谷升起,怎么一转眼就从有若木的地方落下不见了?“铄石”,谓使石头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销人”,谓使人变得衰老。太阳怎么要这样地将金石熔化?又为什么要将人生消磨?一步紧似一步,一层深似一层,连珠炮似地将问题提出,不容太阳有喘息的余地。句句都是不满的反问口吻,最后两句以“奈尔”、“胡为”开头,并变五言句为四言句,节奏突转急促,使语气更趋强烈,情绪更为高亢,分明到了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地步。“胡为销人”一句,隐约透出了诗人何以会有游子之悲的信息。诗人本来是希望在有限的人生里有所作为的,所以对太阳怀抱着一颗葵藿之心。但无情的事实是: 无意义的人生过得太快了,眼见得形衰貌减,年华蹉跎,壮志未酬,老大无成,内心怎能不焦虑呢?而这一切,不都与太阳运转得太快有关么?于是不由得要将一腔怨气发泄到太阳头上了。

末四句紧承前意,由羿射太阳的神话,引出要太阳永不奔走的奇想。“属 (zhu嘱)矢”,即搭箭。据 《淮南子·本经篇》,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尧便叫羿上射十日,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诗人因怨恨太阳,不由得也责怪起羿来: 你当初弯弓发箭,射下了九个太阳,为什么不射中剩下的这一个太阳的脚,叫它永远不得奔走?它不能奔走了,岂不是就可以不让早晨天亮、夜晚天黑了?南朝乐府 《读曲歌》 云:“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这里则是“愿得连曙不复冥”,要让太阳长悬空际,光芒永驻,既不“铄石”,也不“销人”,这样诗人就可以永葆青春,乘时进取,建功立业了。四句诗长短错落,不拘一格,可见为了充分自由地抒情写意,诗人有意识地摆脱了一切形式上的束缚,使急切的心情得以毕现毫端,跃然纸上。 诗人因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于是被嫉恨他的人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韩愈《昌黎先生集》卷十二《讳辩》)为由攻击,被迫放弃了就试礼部的机会,从而堵塞了仕进之路,一生仅作过奉礼郎的小官,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这首诗曲折地控诉社会的不平,表现了不甘受命运摆布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诗篇包笼天地,役使造化,想象奇诡,境界雄奇,感情炽烈,议论大胆,充分体现了诗人自己所说的“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的艺术胆识和才力。诗人将“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这样的具有强烈现实生活色彩的内容同恢奇神秘的天界描写、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用自己深沉的感慨、猛烈的责难去驱使一切,说明诗人不是为了落脚于虚幻,而是为了着眼于现实,着眼于个人强烈的主观感情的抒发。“所命止一绪,而百灵奔赴,直欲穷人以所不能言,并欲穷人以所不能解”(方拱乾 《昌谷集注序》),此诗正也体现了这样的特色。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的诗词 ► 李贺的名句

猜您喜欢
柳梢青·柳
明代俞彦

律转柴门。瞥然青眼,便欲窥人。烟里凝颦,雨中含泪,又是残春。

渚宫茂苑休论。但极目、无非断魂。十五桥头,三千殿脚,都已成尘。

正宫·叨叨令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你省的也么哥,你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唐代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咏红述事
清代曹寅

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

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

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

宝炬烟销尽,金炉炭未残。

小窗通日影,丛杏杂烟燃。

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

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

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

莲匣鱼肠跃,龙沙汗马盘。

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仙。

殿前欢·碧云深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挂云和八尺琴瑟,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放言五首·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别董大二首·其二
唐代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牡丹芳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