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沈愤

烛龙奔天衢,不照云下人。

阳货盗玉弓,仲尼粮绝陈。

笔绝春秋成,乘桴汎洪渊。

莫食汨罗鱼,肠中有灵均。

青天上无路,黄泉下无门。

漫漫长夜中,万古齐一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烛龙在天街上狂奔,可惜他的光芒救不了寒云下的人们。

阳货贪婪无德,可是仍然掌握过大弓宝玉;孔丘坚守底线,却还是在陈地饱受穷困。

孔子笔耕不辍,终于写成了春秋经;他就像乘着小木筏漂流于江海之上,不怕艰险的洪渊。

千万不要吃汨罗江上的鱼儿,它们肠子里都是屈原的血肉啊!

古往今来像孔子屈原这样才高德重的人却只能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在这无穷无尽的黑暗之中,贞洁贤良又怎样呢?德行败坏又怎样呢?到头来不过是一撮灰尘!

注释

烛龙:太阳。衢:大路。

阳货盗玉弓:阳货是鲁国权臣,趁新主年幼而发动政变,失利后窃取玉弓逃往外地叛乱。“玉弓”指宝玉和大弓,是周天子赐给鲁国的镇国之器。仲尼粮绝陈:《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笔绝春秋成:据说孔子作春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今人考证为非,读者姑妄听之。乘桴:《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汎:同“泛”。

灵均:即屈原。《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参考资料:

1、次仁 . 原创 . 2021年11月08日

简析

《沈愤》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以烛龙奔天不照人间,暗喻世事无常、高处不胜寒;而后借阳货盗玉弓、孔子困陈蔡之间,反映世态炎凉与贤士困顿;再言孔子笔耕不辍完成《春秋》,后又欲乘桴浮海,展现其不屈与超脱;随后提到勿食汨罗鱼,暗指屈原忠魂不灭,表达了对忠臣的缅怀;最后以青天无路、黄泉无门,以及长夜漫漫、万物归一,传达出人生无常、万物平等的哲学观念,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祝允明的诗词 ► 祝允明的名句

猜您喜欢
赤壁怀古
宋代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晓发兴州入陈平路
唐代苏颋

旌节指巴岷,年年行且巡。

暮来青嶂宿,朝去绿江春。

鱼贯梁缘马,猿奔树息人。

邑祠犹是汉,溪道即名陈。

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

宁知报恩者,天子一忠臣。

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元代王恽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宋代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唐代李白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明代今释

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问何人唤汝作黄巢?真还谤。

雨欲退,云不放。海欲进,江不让。早堆垝一笑,万机俱丧。老去已忘行止计,病来莫算安危帐。是铁衣着尽着僧衣,堪相傍。

眼儿媚·萋萋芳草小楼西
明代刘基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天仙子·茅舍数椽山下盖

茅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

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酕醄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