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和答木庵英粹中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

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

敝庐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海之内都疲惫于攻战,我的余生只能寄托于这寂寥之中。

花儿凋零,就任凭雨水无情地击打,无根的蓬草只能随风飘转。

兴致来时,我会放声歌唱在广袤的原野上,但更多时候,我无言地立在短桥之上。

虽然简陋的居所还在视线之内,但我却深感路途是如此遥远,难以抵达。

注释

英粹中:号木庵,金末著名诗僧,诗人好友。

段成己:金正大七年(1230) 词赋进士,北渡后避居龙门山中。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起用他,遭到拒绝。

敝庐:故乡居室的谦称。

赏析

诗篇抒写了自己身逢乱世,淹留山中的寂寥旷达情怀。段成己与其兄克己一样,少时本有“志本期王佐”的宏愿,可惜生不逢辰,遭遇到“人间蛮触日干戈”的动乱时代,金亡以后以遗民自居,抗节林泉,“凛然清风,视古无愧”(段辅《二妙集跋》)。

面对“四海疲攻战”的社会现实,诗人选择了与僧侣为伴,将余生寄托于寂寥之中。这种“寄寂寥”便是他投身于隐居生活的写照,正如他在其他诗词中所言,他“投身田野间”,“遁迹月萝深处”。既然选择了隐逸的道路,他便以旷达超然的态度面对世事,如同残花无畏暴雨,转蓬任凭狂风。兴致高昂时,他能在旷野大川中高歌;心境沉静时,则在小桥流水旁沉思。这种无拘无束、放任自在的隐逸生活,看似随心所欲,但诗中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隐忧。

尽管先人留下的房屋近在眼前,但诗人却感到回家之路异常遥远。这里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或许他渴望归家,却因某些缘由不能成行;或许归家便意味着重返世俗,甚至被迫出仕(元世祖曾下诏起用他为平阳路儒学提举),但诗人为了保持名节,宁愿终老山林。这些难以言表的隐忧在诗中隐约流露。

元代文学家吴澄在为段氏兄弟的《二妙集》作序时,评价他们的诗作兼具陶渊明的旷达与杜甫的忧思,其达观之情溢于言表,而忧虑之意则深藏不露。我们细品成己的这首诗,便能深刻体会到这种忧患与达观交织,达观之情明显而忧虑之意微妙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英粹中,号木庵,为金末一位著名的诗僧。元好问曾盛称其“诗僧第一代,无愧百年间”(《寄英禅师》),并为其诗集作序。段成己壬辰北渡以后,避地龙门山中;而英粹中亦“住龙门崧少二十年”(元好问《木庵诗集序》),此诗即段成己与英粹中在龙门和答之作。

段成己

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段成己的诗词 ► 段成己的名句

猜您喜欢
寻阳乐
隋代佚名

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

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

发阆中
唐代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

夜行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清平乐·角声哀咽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落梅
宋代尤袤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江城子·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予三河坐中赋此
金朝蔡圭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坐中赋此。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

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
金朝王寂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出都二首·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寿宁宫有琼华岛,绝顶广寒殿,近为黄冠者所撤。(作者自注)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