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
译文
是谁为梅花的遭遇而心怀不平地哀怨,一声高亢的笛声响起,惊得群龙骚动。
风在宫门处停歇,庭院刚刚安静下来,月亮高悬在姑苏城的上空,正值秋夜明朗。
一曲吹完,绿杨掩映着野外的渡口,管乐吹奏如青玉般的声音,震动了整座江城。
面对江流不想再专心去听,因为那芳草和王孙自古就有着深厚的情韵。
注释
梅花怨:通常用来借指哀怨、愁苦的情绪。
阊阖:原指传说中的天门,此处借指宫门。
姑苏:苏州的别称。
青玉:形容笛声清脆悦耳,如青玉般美妙。
临流:靠近江流。
参考资料:
1、由国学猫用户 老K 提供:https://www.guoxuemao.com/shici/375478.html
这首诗 “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
开篇 “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以问句起笔,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一声高唤百龙惊” 则极言笛声的高亢激昂,具有震撼力。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描绘了当时的环境,风声停息,庭院初静,明月高悬于姑苏城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美的氛围,为后面的笛声增添了诗意的背景。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笛声终了,绿杨掩映着野渡,而那如青玉般美妙的笛音震动了整个江城,从侧面烘托出笛声的动人。
尾联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诗人说不想再专心去听这笛声,然而实则是因为这笛声触动了他内心深处关于芳草王孙的旧情,勾起了无限的愁绪和感慨,以欲拒还迎的姿态,更深刻地表现出笛声的感染力和诗人情感的深沉。
整首诗情景交融,以笛声为线索,将秋夜的美景、诗人的愁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韵味悠长。
净土堂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曲讲堂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禅堂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