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其二
思妇临高台,长想凭华轩。
弄弦不成曲,哀歌若送言。
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谁知心曲乱?所思不可论。
思婦臨高台,長想憑華軒。
弄弦不成曲,哀歌若送言。
箕帚留江介,良人處雁門。
讵憶無衣苦,但知狐白溫。
日暗牛羊下,野雀滿空園。
孟冬寒風起,東壁正中昏。
朱火獨照人,抱景自愁怨。
誰知心曲亂?所思不可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位怀抱相思的女子独自登临高台,倚靠着华丽的栏杆浮想翩翩。
拨弄琴弦却弹不成曲调,哀歌一曲似乎要传送万语千言。
我这个弱女子独守在长江边,丈夫远在雁门前线。
我怎能了解你没有寒衣的痛苦,只知道自己穿着白狐裘度冬节。
黄昏之时牛羊从山坡上走回家,野雀停满了空寂的庭院。
孟冬十月寒风刮起,东壁星也已经沉到了西边。
红色的烛火只照着我人一个,我只好抱着孤影自艾自怨。
谁知道我心里有多乱?我的思绪纷乱再也无法恢复有序而井然。
注释
轩:栏杆。
若送:一作“送若”。
箕帚:代指妇女。箕是簸箕,帚是扫帚,是妇女做家务事常用之物,因而用来作妇女的代称。
江介:江岸,江边。
良人:妇女称丈夫为良人。
雁门:郡名,在今山西北部广武、代县一带,唐代在此置雁门关。
讵(jù):岂,怎。
狐白:白狐裘,用狐腋下毛皮制成的裘服。
牛羊下:牛羊走下山坡回家。《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孟冬:初冬,夏历十月。
东壁:星官名,即二十八宿中的壁宿。室、壁两宿同属北方玄武七宿,因壁宿在东,故又称东壁。
“朱火”二句:一作“抱影自愁怨,朱火独照人”。景,同“影”。
论:通“伦”,条理,顺序。
简析
这首诗写思妇对征夫的绵绵相思。开头四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接着用第一人称代思妇说出心中的话语。诗中写景,纯用白描。牛羊入圈,鸟雀归巢,有力地反衬出丈夫不归、思妇独处的孤寂和哀伤。诗的意境显然从《诗经》中的《君子于役》脱胎而来,但凭轩弄弦,哀歌送言,使原来的意境有了新的拓展。

王微
(415—453)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玄。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 王微的诗词
猜您喜欢
赠女冠畅师
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
飘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
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
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
渡江之越宿萧山县
昨夜大江舟,今宵小驿楼。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市酒难成醉,乡书莫寄愁。
胸中无史记,浪作会稽游。
红窗听·如削肌肤红玉莹
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
别后无非良夜永。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算伊心里,却冤成薄幸。
咏雪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庐陵王墓下作
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
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举声沥已洒,长叹不成章。
胡无人行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