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河边树,青青野田草。
舍我故乡客,将适万里道。
妻子牵衣袂,抆泪霑怀抱。
还附幼童子,顾托兄与嫂。
辞诀未及终,严驾一何早。
负笮引文舟,饥渴常不饱。
谁令尔贫贱,咨嗟何所道。
译文
河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田间青草翠嫩多妖娆。
我这个离开故乡的游子啊,即将踏上万里的征途。
妻子和孩子紧紧拉住我的衣袖,眼泪不断流下,擦完泪三人相互拥抱。
孩子依依不舍地跟在我身后,从此只能托付给兄长和嫂子照料。
我还没来得及说完告别的话,出发的号角便早已吹响。
背着船纤引领船只前行,整日忍受饥渴,艰难跋涉。
谁让你生来贫穷低贱,又有什么可叹息的呢。
注释
郁郁:茂密。
牵衣:牵拉着衣襟。袂mèi:袖子。
抆:擦拭。
还附:跑过来归附着。
顾托:拜托。
辞诀:告别的话。
严驾:准备好车马。一何:多么。
笮:竹索。
文舟:画船。
咨嗟:叹息,此句意为有什么可叹息的呢!
诗开篇两句写景。它化用了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名句,但在意境上却比古诗开阔得多。十个字把郁郁葱葱、百卉繁盛、杨柳吐绿、生机勃发的春景展现了出来,给人以丽日和暖、春光融融的感受。
紧接八句笔锋一转,则写离别。春天艳阳的天幕之下,却是催人泪下、难舍难分的分别场面:妻子泪流满面,牵衣曳袖;丈夫徘徊安抚、欲言又止,怀抱幼儿,声咽泣下。催促声、挽留声、离别的叮咛嘱托、恩爱的脉脉情肠,混杂着丽日的清香、莺莺的鸟语。离别气氛的极力渲染与春光融融的贴切感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致使春景黯然失色,悲悯骤然升上,具有身历其境的艺术体味。而“牵衣”、“抆泪”、“附(同抚)”、“托”一系列动作的连锁效应,则又清晰地揭示了游子行将离别时与亲人依依不舍的复杂矛盾心理,真切地传达了劳动者朴素的夫妻之爱与父子之情。寥寥数语,却形象鲜明,一幅哀婉深痛的春日送别图维妙维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形神兼备,余意深长。
“负笮引文舟,饱渴常不饱”,或以纤夫之口道尽劳作之苦:以竹索拖船,终日劳顿,却难饱饥腹。平实叙述中暗藏血泪,末句喟叹更似自责,于深沉内敛中收束全篇,令人叹息。
总之,全诗语言凝炼,不事雕琢。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是对别离场面的描绘。形象生动感人,场面催人泪下。
本是以春景与离情对照起笔,借明媚春光反衬生离之痛,通过“牵衣”“拭泪”等动作,刻画劳者夫妻父子诀别之哀,复以纤夫劳作之苦收束,于质朴语言中见深情,以简笔勾勒出底层百姓生离、饥寒交织的苍凉底色。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