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译文
闲暇时趁着晴霜不妨四处游玩,不要被酒杯和药盏滞留在家中。
这霜前月下的菊花是谁人所种?那槛外篱边又是哪里来的新秋?
我穿着木屐远道寻芳心情多怡适,在这寒冷的时节吟诗也倍觉情致悠悠。
你这金色的秋花呀如果怜惜我这个诗客,请不要辜负我今朝把你携挂杖头回归的深情。
注释
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蜡屐(jī):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解:懂得,能够。
“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参考资料:
1、(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0,第210页-第212页
2、玉乃球 汤世洪 汤国元 陈建华 詹鹏万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花城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184页
《访菊》一题,因其着眼点在一“访”字,故全诗着力描述了贾宝玉寻访菊花时的心理和行动,表达了这位久病的公子访问秋菊时的一片痴情。诗的第一句,“闲趁霜晴试一游”,交代了出游的天气以及当时的心境。一“试”字,正说明了像访菊这一类的活动已许久没有开展,故今天的乘兴出门,心情就自然格外不同。第二句,诗人先接下访菊的活动不表,而是说不要被酒杯和药盏滞留在家中,免致错失这大好时光。这就从反面衬托出了访菊之前已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写来跌宕顿挫。诗的第三、四句,才用“霜前”、“槛外”这对偶精切的诗行,和“谁家种”、“何处秋”这两个反问的句式,进一步强化了菊花绚烂夺目、娇艳迷人的风采,表达了访菊之时诗人那特别惊喜的神态。
诗的五、六句直接描绘了远道而来的寻芳者。据史书记载,晋代文人出游时常常穿着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为使木屐经久耐用,他们常常用白蜡涂抹。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阮孚“自吹火蜡屐”的故事,被时人赞誉为豁达,这无疑是古代上层社会生活风尚的一种体现。因此,这里的用典,寄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而句中的“得得”一词,乃是唐代的方言,意为“特地”。这表明诗人是特意远道而来访菊的。因而既见菊花,就自然要雅兴大发,“冷吟不尽”,情致悠悠,见出诗人与菊花情感默契的程度。
这样,在诗的最后二句,便把“黄花”与“诗客”合写,说你这黄花如果懂得我这“诗客”的一番情意,就不要辜负我今朝把你挂在杖头携带回归的愿望。至此,“诗客”对菊花的一片深情,已跃然纸上;而访菊的题意,也已写尽写足,毋须花费更多的笔墨。
明人梁湛有咏菊一绝,与该诗首四句只两字不同:“闲趁晴霜试一时,酒杯茶盏未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栏外篱边何处秋?”此诗起联平平。无非是用霜晴时“试一游”,暗示将访菊;用“莫淹留”于饮酒喝茶,来表达访菊的急切心情。
关于中间两联,宝玉自己说:“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两句确突出了一个“访”字,而且把“访”写得很实。也许是太实,四句均显得平淡,缺乏诗情。“霜晴”与“霜前”,两用“霜”字,终属诗家一忌。“月下谁家种”,似也不太合情理。其实,将“霜前月下”换成另外四个字,是不难的。如此措辞,当是曹雪芹有意为之,为小说中人物代拟诗词,正是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倒是“情得得”、“兴悠悠”,真实写出了宝玉的心境。此时,贾政远出,宝玉早把读书练字抛到脑后了,终日游玩,无事忙,确是情惬兴浓。
末联中的“诗客”,是宝玉自指。“休负”句,言自己拄杖前来,当尽兴而归,仍归结到“访”字上来。不过,此句乃从黄花的角度来写,拟黄花为人,故有“怜”、“休负”之辞。
参考资料:
1、易孟醇著,红楼梦诗词笺析,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10,第186页
全诗的重点在于“访”字,所以着力描写了宝玉久病初愈,兴味盎然地寻访菊花时的心理和行动。首联是说,大好时光正好出游,不必借口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颔联从正面描写访菊时所见的景象,通过描摹菊花生长的背景来衬托寻找菊花,用两个问句,就突出了“访”的意思。颈联是说访菊时的具体活动表现,显得如此惬意。尾联是写贾宝玉对菊花的痴情,希望不要辜负他今天的乘兴游访,宝玉在以病愁体弱者自拟,故以拄杖表示出访,与首联写“药盏”呼应。此诗起联平平,中间两联,把“访”写得很实,也许是太实,四句均显得平淡,缺乏诗情。末联,采用拟人手法,从黄花的角度来写,拟黄花为人。
《访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红楼梦》中,由于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
参考资料:
1、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三结合”编写小组,《红楼梦》诗词选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176页
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未、甲申间,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著书于此。先生旧太史,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宋公时时造焉。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载酒来访者不绝,而慧庆玉兰之名,一时大著。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