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译文
闲暇时趁着晴霜不妨四处游玩,不要被酒杯和药盏滞留在家中。
这霜前月下的菊花是谁人所种?那槛外篱边又是哪里来的新秋?
我穿着木屐远道寻芳心情多怡适,在这寒冷的时节吟诗也倍觉情致悠悠。
你这金色的秋花呀如果怜惜我这个诗客,请不要辜负我今朝把你携挂杖头回归的深情。
注释
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蜡屐(jī):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解:懂得,能够。
“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参考资料:
1、(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0,第210页-第212页
2、玉乃球 汤世洪 汤国元 陈建华 詹鹏万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花城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184页
《访菊》一题,因其着眼点在一“访”字,故全诗着力描述了贾宝玉寻访菊花时的心理和行动,表达了这位久病的公子访问秋菊时的一片痴情。诗的第一句,“闲趁霜晴试一游”,交代了出游的天气以及当时的心境。一“试”字,正说明了像访菊这一类的活动已许久没有开展,故今天的乘兴出门,心情就自然格外不同。第二句,诗人先接下访菊的活动不表,而是说不要被酒杯和药盏滞留在家中,免致错失这大好时光。这就从反面衬托出了访菊之前已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写来跌宕顿挫。诗的第三、四句,才用“霜前”、“槛外”这对偶精切的诗行,和“谁家种”、“何处秋”这两个反问的句式,进一步强化了菊花绚烂夺目、娇艳迷人的风采,表达了访菊之时诗人那特别惊喜的神态。
诗的五、六句直接描绘了远道而来的寻芳者。据史书记载,晋代文人出游时常常穿着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为使木屐经久耐用,他们常常用白蜡涂抹。如《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阮孚“自吹火蜡屐”的故事,被时人赞誉为豁达,这无疑是古代上层社会生活风尚的一种体现。因此,这里的用典,寄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而句中的“得得”一词,乃是唐代的方言,意为“特地”。这表明诗人是特意远道而来访菊的。因而既见菊花,就自然要雅兴大发,“冷吟不尽”,情致悠悠,见出诗人与菊花情感默契的程度。
这样,在诗的最后二句,便把“黄花”与“诗客”合写,说你这黄花如果懂得我这“诗客”的一番情意,就不要辜负我今朝把你挂在杖头携带回归的愿望。至此,“诗客”对菊花的一片深情,已跃然纸上;而访菊的题意,也已写尽写足,毋须花费更多的笔墨。
明人梁湛有咏菊一绝,与该诗首四句只两字不同:“闲趁晴霜试一时,酒杯茶盏未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栏外篱边何处秋?”此诗起联平平。无非是用霜晴时“试一游”,暗示将访菊;用“莫淹留”于饮酒喝茶,来表达访菊的急切心情。
关于中间两联,宝玉自己说:“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两句确突出了一个“访”字,而且把“访”写得很实。也许是太实,四句均显得平淡,缺乏诗情。“霜晴”与“霜前”,两用“霜”字,终属诗家一忌。“月下谁家种”,似也不太合情理。其实,将“霜前月下”换成另外四个字,是不难的。如此措辞,当是曹雪芹有意为之,为小说中人物代拟诗词,正是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倒是“情得得”、“兴悠悠”,真实写出了宝玉的心境。此时,贾政远出,宝玉早把读书练字抛到脑后了,终日游玩,无事忙,确是情惬兴浓。
末联中的“诗客”,是宝玉自指。“休负”句,言自己拄杖前来,当尽兴而归,仍归结到“访”字上来。不过,此句乃从黄花的角度来写,拟黄花为人,故有“怜”、“休负”之辞。
参考资料:
1、易孟醇著,红楼梦诗词笺析,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10,第186页
全诗的重点在于“访”字,所以着力描写了宝玉久病初愈,兴味盎然地寻访菊花时的心理和行动。首联是说,大好时光正好出游,不必借口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颔联从正面描写访菊时所见的景象,通过描摹菊花生长的背景来衬托寻找菊花,用两个问句,就突出了“访”的意思。颈联是说访菊时的具体活动表现,显得如此惬意。尾联是写贾宝玉对菊花的痴情,希望不要辜负他今天的乘兴游访,宝玉在以病愁体弱者自拟,故以拄杖表示出访,与首联写“药盏”呼应。此诗起联平平,中间两联,把“访”写得很实,也许是太实,四句均显得平淡,缺乏诗情。末联,采用拟人手法,从黄花的角度来写,拟黄花为人。
《访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红楼梦》中,由于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
参考资料:
1、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三结合”编写小组,《红楼梦》诗词选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176页
窳轩之南有小庭,广三寻,袤寻有六尺,缭以周垣,属于檐端,拓窗而面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莳蓺焉。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其芜蔓者而植其芬馨者,亦幽人逸士之所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
主人乐之,犹农夫之务穑而获嘉种也。盖一年而盆盎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萌抽于粟粒,荄发于陈根,芊芊芚芚,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见夫甲者坼,芒者擢,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为之相其稀穊,时其燥湿,除厥蠹而根是培,直者遂之,弱者扶之;蚤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洎乎风凄霜陨,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而且一薰一莸,别臭味也;为穉为壮,验枯菀也;或寒或暴,纪阴晴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知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彼南阳之垶漆,平泉之花木,积诸岁月,诒厥子孙,洵非吾力之所逮,抑岂吾情之所适哉!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