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金山夜戏

明代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崇祯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经由镇江到兖州去。这天下午三四点左右,我抵达北固山,在江口靠岸停船。月光像从囊中倾泻出来似的,倒映于水中,江上波涛吞吐澎湃,江面露水蒸气弥漫,好像把天幕都喷染成了白色,我非常惊喜。船经过金山寺时都已经二鼓天了,路过龙王堂,进到大殿里,一切都是漆黑寂静的。树林里,从树缝里漏下皎洁的月光疏疏落落,像残雪一般。我喊小仆人把唱戏的戏服道具拿过来,在大殿中大张旗鼓地点上明亮的灯火,演唱韩蕲王金山以及长江大战等多个剧目的戏。锣鼓声喧嚣嘈杂,整个金山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个老和尚用手背揩拭着眼睛,看得目瞪口呆,呵欠声、欢笑声、打喷嚏声一起响起。他们慢慢定晴望过来,想看看我们是哪里的人,因何事情于何时到了这里,可是都不敢发问。剧目唱完后,天快要亮了,我们解开缆绳,渡江而去。金山寺的僧人们都跑到山脚下,久久地目送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人、是神怪、还是鬼魂。

注释

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金山寺位于此处。

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明毅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兖:即兖州,在今山东西南部。

晡(bū):古代的时刻名称,指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

北固:即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的长江边上,由前峰、中峰和后峰组成。

舣(yǐ)舟:船停靠岸边。

噀(xùn):喷水,喷吐。

漆静:漆黑寂静。

小奚:指小奴仆,未成年的仆人。

韩蕲王: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绥德)人,两宋之际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将”,死后被追封为蕲王。

喧阗(tián):形容声音大而杂。

摋(shā):揉。翳(yì):眼翳,眼角膜上长出的一种妨碍视力的白斑。

翕(xī)然张口:张大嘴巴合不拢,形容目瞪口呆的样子。

参考资料:

1、(明)张岱著;李妍译.陶庵梦忆 精装典藏版:万卷出版公司,2016.03:20-23

2、(明)张岱著;林邦钧注评.陶庵梦忆注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0:16-17

赏析

张岱是一位负奇才的杂家,他在戏曲方面造诣尤深,同时,他又是一位戏曲作家,可惜其戏曲作品未能流传下来。张岱写戏,不过是偶然为之,所谓“游戏词场”,但他酷爱戏曲艺术却是显而易见的。文章回忆了作者在崇祯二年(1629)路过镇江金山寺,兴致大发,即兴表演韩世忠抗金戏剧的故事。文中通过细致描写一位老僧的一连串动作,展现出了被惊醒的僧人们惊疑不定、惊喜交加的复杂情绪。全文语言流利畅达,刻画细腻传神。

首先,是人的情绪非常之好,停舟江口,月光溶溶,江涛漭漭,因之才有“余大惊喜”之情绪。于是乘兴又开船游于江上,这个乘兴,当是忽发奇想的第一契机,时至二鼓,来到大殿前,景致又自不同:四围寂寂,月光如霰。这又是一个刺激,人的情绪更加兴奋。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是由于金山寺这个特定的地方,古往今来,就是征伐麈战之处。油然间,作者想起了与京口有关的历代兴亡遗事:王濬楼船,旧垒神鸦,京江怒涛,金山战鼓,……当年韩世忠,梁红玉就是在这里以八千兵勇大败兀术金兵十万。因而,作者遂有“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之想。张岱在金山寺演的戏,名目不详,内容是很清楚的,后世京剧中有《战金山》,又叫《黄天荡》,都是取材《宋史》韩世忠本传及《说岳全传》,《双烈记》传奇的。张岱金山夜演的或即《双烈记》传奇的选出,亦未可知。

当时作者是赴兖州途经镇江,参读《陶庵梦忆》卷四之《兖州阅武》中有“辛未三月,余至兖州”的话,可知此行历时不短。由此推测,作者大概是在游历访古。金山夜戏演的是武戏,到了兖州又有阅武之举,这隐约透露出作者这一时期对国力不支所感到的忧虑,联系明亡后他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以及“披发入山”,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的气节,颇有助于了解张岱其人的思想。

张岱为文,似无意于感人,然每每于寻常细寓的娓媚道来中,洋溢着深沉的情感,无论欢愉愁苦,都令人心驰神往,抚玩无厌。他特别善于点染,常常是在片言只语中传神入化。此则中写江上景物笔调十分别致:“月光倒囊入水”的“囊”字,“噀天为白”的“噀”字,都是神来之笔,颇耐寻味。特别是写老僧夜起看戏的一段,更令人叹为观止。写得一老僧活脱脱如在目前,一寺僧人便尽在眼底了,是谓一笔作百十笔用也。读张岱文,须特别注目于类似的筋节窍髓,其妙处每每在此。

参考资料:

1、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689

创作背景

张岱出身官宦世家,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优游岁月。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自为墓志铭》)崇祯二年(1629),作者北行往兖州探父,带着家中戏班,道经镇江,即兴在金山寺演唱了戏剧。作者追忆起往昔的少年豪情,写下此文。

参考资料:

1、林薇编著;吴小林主编.山水有清音 古代游记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229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张岱的诗词 ► 张岱的名句

猜您喜欢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五代阎选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
元代唐珙

襄阳米友仁,作画但画意。

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

重过何氏五首
唐代杜甫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诉衷情·乔家深闭郁金堂
宋代贺铸

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

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天仙子·燕语莺啼三月半
五代佚名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望阙台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咏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代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天竺中秋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