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四坐且莫喧

两汉佚名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以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聨。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然其中,青烟飏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周座位上的嘉宾暂且不要喧哗,请听我唱一曲说说我的心里话。

请让我说说铜香炉,它高大的样子像南山。

表面雕镂的花纹向上伸展,好似松柏的枝叶,花纹下部如同松柏的根一般盘踞在香炉之下的铜盘。

雕刻的花纹有不同的种类,但都交错分明地连在一起。

是谁竟能造出这样的神器?那一定是公输和鲁班。

红色的火焰在其中燃起,青烟便从香炉中飘散。

香烟随风飘进各人怀中,四周座位上的嘉宾无不赞叹。

可惜香风难以久留,白白让蕙草被摧残。

注释

四坐:即四座。

一言:一番话。

铜炉器:铜制的香炉。

崔嵬(wéi)象南山:谓香炉上部烟气蒸腾,仿佛云雾中的巍巍终南山。崔嵬,高耸的样子。象,同“像”。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

据:依仗。

雕文:雕刻的花纹。

离娄:雕镂的花纹交错分明的样子。

公输与鲁班:春秋时期鲁国有巧匠名公输班,“公输”与“鲁班”实指一人,用在这里极力夸赞香炉的工巧。

朱火然其中:红色的火在香炉中燃烧。朱火,红色的火焰。然,同“燃”。

飏(yáng):因风扬起。

从风:随风。

欢:一作“叹”。

蕙草:香草名。

参考资料:

1、刘玉伟 黄硕 评注.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M].北京.中华书局.2016.37-38

2、乔 力.先秦两汉诗精华[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833

赏析

这诗借歌咏香炉寄托讽谕。先写香炉的精致,次写香烟的悦人,最后以香风不久、香草空残比喻世俗的人竭尽精力追求浮名,博得一时的称羡,到头是空虚的,不值得的。

良辰佳宴,高朋满座。此时此刻诗人却要一扫众人之兴,“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轻言慢语,信手一指眼前物,由“铜炉器”大加着墨说开来。香炉“崔嵬”,巍峨令人联想到南山;如松似柏的上端和稳坐大铜盘的底部的描写,为显其高大又添更浓一笔。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美令人叹服。镌刻其上的图案繁华似锦不相同,镂雕的花纹巧妙衔接,可谓匠心经营,奇妙无比,盖世佳作。同时也能看到作者极力夸张香炉完美绝伦,完全是欲张先驰,意在逗出下句“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春秋时期鲁国有巧匠名公输班。这里有反复之意,强调告诉众人唯有鲁班能为之。说香炉出自最有名的巧匠之手,未必是真,只是以此更上一层衬托出它的无与伦比,继前面实写外观之后,作者又虚着一笔,为的是轻轻点出它的非同寻常。对香炉的高大、精美雕饰,以及出自名匠之手的层层描写,使读者宛如觉得之在眼前,但是这些毕竟又是为后面的叙述蓄势——勾勒香烟产生的环境。

接着,诗人笔触一转,从静态的香炉转向动态的香烟。“朱火然其中,青烟扬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火光熊熊,青烟袅袅,香风四溢,令人陶醉。这里的“入”字,不仅描绘了香氛的扩散,更寓意着世俗之人对名利的追逐与沉迷。然而,诗人却在此处发出警示:“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香氛虽美,却难以持久;人们追求的名利,亦如这香风一般,终将随风飘散,留下的只是空虚与遗憾。

这首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香炉与香烟的美景,引发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运用层层渲染、衬垫的手法,将主题逐渐推向高潮。末尾两句虽简短,却意味深长,既点明了主题,又留给人无尽的思考空间。在描写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既平实又富有深意。

参考资料:

1、赵红菊.略论咏物诗在汉代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18

2、曹 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4

3、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142-144

简析

《四坐且莫喧》是汉代一首咏物诗,作者不详。载于《玉台新咏》。此诗致力于描摹香炉的形状、表面雕镂的花纹乃至其中香料的燃烧形态,最后宕开一笔,言香炉之香虽好,却难久聚,终不如蕙草之香天然浑成,感叹人生,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全诗采用迂回曲折、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诗人重质朴而厌雕琢的审美态度,颇得汉大赋以铺陈为手段、以讽劝为旨归的精髓。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出自汉末的咏物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余冠英认为,此诗属于所谓劝世诗,意在讽谕世人,追求浮名,虽得称誉,而为时不久,徒耗精力。诗作者有此感触,当与其社会经历有关。

参考资料:

1、乔 力.先秦两汉诗精华[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833

2、赵红菊.略论咏物诗在汉代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18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佚名的诗词 ► 佚名的名句

猜您喜欢
登玄都阁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

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杨白花

杨白花,风吹渡江水。

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

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成都大阅
宋代陆游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櫜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唐代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青阳
两汉佚名

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

霆声发荣,壧处顷听,枯槁复产,乃成厥命。

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群生啿噬,惟春之祺。

妇病行
两汉佚名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上书谏吴王
两汉枚乘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泰山之霤穿石,殚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蹐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尚德缓刑书

  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路温舒呈上奏书,奏书说: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

  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⒅,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做囚人不胜痛,则饰词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媮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驱车上东门
两汉佚名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