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译文
西陵的一位少年游侠,在长亭为他人饯行。
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
听说这是一道来自边关的紧急军事文书,传来了匈奴侵扰井陉的消息。
少年得知后浩气冲天赶赴危难,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
注释
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
侠:侠客。
年少:年龄少小。年轻。
送客:送别宾客。
过长亭:走过长亭。有说‘短长亭’。即短亭和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离人饯别之用。
长亭:古时每十里所设供行人休憩的驿亭。
青槐:今称国槐。蝶形花科槐属植物,喜光、耐旱、萌芽力强,可用作药材。
夹:夹道于。
两路:上行和下行两条道路。
流星:夜晚快速飞越天空的辉亮星体。
闻道:听说。
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单chán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寇:寇犯。侵略。
井陉:位于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上,在今河北井陉县。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以路险难行著称。
气高:气节高尚。胸满气喘不平,义同息高。
轻:轻视。看轻。
赴难:赶赴危难或国难。
谁顾:谁人顾得上。顾,顾及,眷念。
燕山铭:又称燕然铭,即燕然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少年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
“西陵侠少年”,其名源自汉代帝王陵寝多聚长安西北之地,故地以"西陵"著称,此地亦传颂着众多富贵不羁、行侠仗义的少年英雄。此句精炼勾勒了主角身份——一位出身西陵的热血少年游侠。
“送客短长亭”,此句绘就了一幅古代离别图景,"短长亭"错落路侧,为旅人送别休憩之所,五里一短,十里一长,见证了无数依依惜别。少年游侠以其慷慨大度、广结善缘,每有远方来客辞行,必亲至亭中,设宴饯行,尽显侠骨柔情。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转而笔触驿路之上,两旁青槐葱郁,夹道而生,忽见一骑白马,背负紧急公文,犹如划破长空的流星,疾驰而过,其势迅猛,瞬间打破了周遭的宁静与安闲,与前文的送别温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扣人心弦的氛围。
“闻有羽书急”,一语道破白马飞驰之缘由——那是一封来自边疆的紧急军情“羽书”,承载着国家危难的讯息。
“单于寇井陉”,“单于”,匈奴之王,其率领的异族铁骑已侵扰至井陉关隘,此地乃古代军事要塞,今位于河北,战略位置显要,告急之声,响彻云霄。
“气高轻赴难,惟顾燕山铭”,少年闻讯,胸中激荡起万丈豪情,气节高尚,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决然投身疆场,誓要保家卫国。他心怀壮志,梦想着能如汉代名将窦宪一般,大败匈奴,于燕山之巅(今蒙古国杭爱山),勒石记功,铭刻汉家威德,让英雄之名永载史册。此句不仅展现了少年的英勇无畏,更蕴含了对国家忠诚与荣耀的深切向往。
纵观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形象地突出了少年游侠仗义豪爽的勇武性格。“气高轻赴难”,意气沛然,充塞耳目。“惟顾燕山铭”更是豪气干云,铮铮有声,反映了盛唐强盛的国威和广大有志之士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简析
《少年行·其一》是一首边塞诗,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此诗以“西陵侠年少”开篇,展现了少年游侠的英勇与不羁。他送客至长亭,青槐夹道,白马飞驰。随后,边关急报传来,单于侵扰井陉,少年气概高昂,毅然赴难,彰显其忠诚与勇敢。最后“谁顾燕山铭”更是豪气干云,铮铮有声。整首诗反映出盛唐强盛的国威和广大有志之士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
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
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
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元恶昔滔天,疲人散幽草。
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
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
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
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
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
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