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墨,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逾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没有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会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勉励的成果。
注释
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炅)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听政:处理政务。
内侍:宦官,现称太监。
规:勉励。
益:更加。
者:……的人 。
法:方法,窍门 。
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
留心:注意,注重 。
笔法:此处指书法。
数:数次、许多次。
遣:派遣。
示:给…看。
刻意:专心。
善:好。
临:临摹。
或:有人。
绝:绝伦。
遽:马上,立刻。
恐:担心。
固:本来。
示:显示给……看。
逾:超过。
简析
这则故事不仅体现了太宗皇帝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更彰显出王著作为书法家的深邃眼光与师德。文中通过宋太宗喜爱学书并且在王著“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的帮助下最后学成的事例来告诉人们——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苦作舟,要追求完美;同时表现出王著是一个善于劝勉、鼓励他人学习,并深谙引导之方的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