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章惇书绝壁

宋代苏轼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 轼拊其背曰:“子厚异日得士,必能杀人。”子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章惇曾经与苏轼一同游南山,抵达仙游潭,潭水下方临近万丈悬崖,潭岸十分狭窄。章惇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苏轼不敢。章惇踩着险石下去,用毛笔蘸着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说“苏轼、章某来此”。苏轼拍着章惇的背说:“子厚日后做了官,必定能杀人。”章惇说:“为什么?”苏轼说:“能够自己拼命的人,必定能杀人。”章惇大笑。

注释

章惇(dūn):宋朝人,字子厚。

抵:到,抵达。

临:面对。

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履;踩,踏,作动词用。

濡:沾湿。

拊:拍。

异日:以后的日子,日后。

士:同“仕”,做官。

简析

《章惇书绝壁》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章惇与苏轼同游南山仙游潭,潭水临万丈绝壁,章惇推苏轼下潭题字,苏轼不敢,章惇却冒险履险而下,以漆墨大书石壁“苏轼章某来”。苏轼抚其背预言:“子厚他日得士,必能杀人。”故事通过二人互动,体现了章惇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为值得的事不惜代价的一个人,也体现出苏轼对其性格的深刻洞察。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名句

猜您喜欢
人一人能之
先秦佚名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

玉真仙人词
唐代李白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郿坞
宋代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河传·翠深红浅
宋代柳永

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妆光生粉面。

坐中醉客风流惯。尊前见。特地惊狂眼。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相逢何太晚。

睢阳叹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

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中牟道中二首

雨意欲成还未成,归云却作伴人行。

依然坏郭中牟县,千尺浮屠管送迎。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木兰春·春景
宋代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诉衷情·眉意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争议:少年易老学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