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荆公,字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随意问他说:“你也懂得文史?”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地低着头离开。
注释
王荆公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封荆国公。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幅巾:头上用一块绢遮裹。
杖屦:穿麻鞋拄杖行走。
盛谈:高谈阔论。
词辩纷然:议论纷纷的样子。
其:代盛谈文史者。
下:旁。
莫之顾:即“莫顾之”,没有人注意他。
徐:慢;此指随意。
唯唯:含糊的答应声。
俯:低着头。
简析
本文讲述了王安石退居金陵后,独自游览山寺时,遇见几个游客在高谈阔论文史,只低调地坐在一旁,甚至在被问及是否懂得文章时也只是含糊应答,最后游客得知他的身份,惶恐惭愧地离开的故事。体现出王安石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张扬的品质。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