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赋赋

  赋者古诗之流也。始草创于荀宋,渐恢张于贾马。冰生乎水,初变本于典坟;青出于蓝,复增华于风雅。而后谐四声,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国家恐文道浸衰,颂声凌迟。乃举多士,命有司。酌遗风于三代,明变雅于一时。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六义无遗。是谓艺文之敬策,述作之元龟。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文谐宫律,言中章句。华而不艳,美而有度。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飖,不独登高而能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于寰海,增纸价于京师。则《长杨》《羽猎》之徒,胡为比也;《景福》《灵光》之作,未足多之。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炳如绘素,铿若钟鼓。郁郁哉溢目之黼黻,洋洋乎盈耳之韶濩。信可以凌轹风骚,超轶今古者也。今吾君网罗六艺,淘汰九流。微才无忽,片善是求。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岂可弃之而不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赋乃古诗的分支。起初发轫于荀子、宋玉,后在贾谊、司马相如手中渐至兴盛。冰由水出,赋最初在典籍之上衍生变化;青出于蓝,赋在文采上更超越国风、二雅。后来又调和四声,革除八病,这种文体已然真正趋于完善。本朝担忧作文之道衰颓、雅颂之声断绝,于是推举众多贤能,命主管官吏吸纳夏商周三代留存的风尚,辨明国政衰颓时产生的篇章,尽数取其名目,称之为赋。虽兼采各类赋体,终究未越出《诗》的范畴,四始尽在其中,六义也无遗漏,这实在是艺文之中的精粹之作,著述里可供效仿的典籍。其义类错杂交织,辞藻舒展铺陈,文辞合于宫律,言辞与章句相合,华美而不浮靡,俊逸而有规矩。正声明朗清越,必定以具体状物为先导来成篇;想象飘逸奔放,并非只有登高方能作赋。那些文笔精巧工细的作者,用笔精妙,深邃的意趣何愧于班固的《两都赋》;构思精妙的赋家,想象驰骋,文辞之美岂输于左思的《三都赋》,《景福》《灵光》这类赋作,又何足称道!正如所说,以构思为首要,以文辞为根本,鲜明如素帛,铿锵如钟鼓。繁盛啊,满眼的文采;丰美啊,满耳的韶濩雅乐。的确能够压倒《风》《骚》,超越古今。当今圣主广收六艺,整饬九流,微末之才不被轻忽,点滴善德皆要访求,何况赋与雅、颂并列,能美化帝王大业,光大圣上谋略。倘若有那位自称有卓绝之才的士人,岂能弃置不用呢?

注释

荀宋:荀子、宋玉。

贾马:贾谊、司马相如。

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传说中中国最古的典籍,已失传。

四声: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八病:古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四始:指《诗经》中,《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六义:指《诗经》体裁之风、雅、颂,手法之赋、比、兴。

元龟:警戒、准则。

飘飖(yáo):形容想象奔放不羁。

《长杨》《羽猎》:指汉代扬雄的《长杨赋》和《羽猎赋》。

《景福》《灵光》:指三国何晏的《景福殿赋》和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黼黻(fǔ fú):原指古服黑白或黑青相间之花纹,此指辞赋文彩。

韶濩(hù):相传为商汤时的乐舞。此指辞赋声韵。

凌轹(lì):欺压倾轧。此指压倒超过。

猷(yóu):计划,谋划。

灵蛇之珠:即“隋珠”,旧时比喻非凡的才能。

参考资料:

1、魏耕原·历代小赋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简析

这篇文章论述了赋的起源与发展,认为赋是古诗之流,并对律赋的辞藻、文风进行探讨,主张“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强调“立意为先,能文为主”。此赋论点鲜明,结构完整,句式灵动,音律和谐,既有律赋之味,亦兼古体之风,对后世的辞赋创作和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赏析

《赋赋》这篇作品以赋体论述赋学,是作者对自身以往辞赋创作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梳理。文中论及赋的起源、声律、句式、词汇及社会功用等多个方面,对后世辞赋的创作与研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文章开篇论述了“赋”这一文体的起源与演变,提出“赋者,古诗之流也”的观点,认为赋与诗的关联在于“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六义无遗”。白居易为赋确立了正统地位,其成就青出于蓝;作为古诗之流的赋,自秦汉大赋逐渐演变为以骈俪为特征的体式,他同时也认可了唐代以律赋选拔人才的合理性。在创作理念上,他着重倡导“立意为先”,即在律赋创作中,需以儒家文学观念对所论事物加以提炼。其次,他认同“能文为主”的理念,主张文辞得体而不艳丽,华美而有节制。这一观念与他诗歌创作的理念相通,而这两种文学思想的融合,与“盛唐气象”所追求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这篇赋探讨了律赋的辞藻与文风,主张“华而不艳,美而有度”,并强调“立意为先,能文为主”。作者认为律赋可润色宏业、施展皇道,这一认识充分认可了唐代以赋取士的合理性,将律赋抬升至极高地位。作为律赋创作中承前启后的代表,他尝试以议论入赋、以散句入赋,这种探索伴随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直接影响了宋代的文风。而“立意为先,能文为主”的创作理念,更成为后世赋体创作的传统。

此赋文字质朴,句式灵活,音律和谐,既具律赋韵味,又含古体风采。其句式与押韵颇具特色:每一韵构成的段落,多由邻句对与隔句对交错而成,全篇共有七联隔句对。尤其在第三、四段之间,设有一联隔句对仗“其工者,究精微,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分别押上下两段的韵脚,承上启下,衔接紧密,这种手法堪称白居易的独特创见。

《赋赋》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白居易的赋学观点,全文论点鲜明、结构完整且见解独到,堪称一部完备的律赋理论纲要。

参考资料:

1、高萍萍.白居易的赋及其赋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3-19

创作背景

《赋赋》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以前,是继西晋陆机《文赋》以后以赋写成的又一文学理论作品,是在唐代新乐府运动背景下创作的、体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主张的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

1、高萍萍.白居易的赋及其赋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3-19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诗词 ► 白居易的名句

猜您喜欢
古诗二首·其二
魏晋佚名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车水马龙
两汉〕 《东观汉记》

  吾前过濯龙门,见外家问起居,车如流水马如龙,亦不谴怒,但绝其岁用,冀以嘿止欢耳。

山鸡

山鸡照渌水,自爱一何愚。

文采为世用,适足累形躯。

失题二首
唐代唐备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警世
唐代吕岩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万里瞿塘月
唐代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归雁
唐代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双燕离
唐代李白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田家即事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

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

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

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

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