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

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

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

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

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疾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急躁的蛙鸣预示着大雨将至,猛然间惊见雨如银箭,向着那四山急泻疾飞。

绵长江河的滔天大浪,凶暴地想要冲溃堤坝,厚重的大地和高远的天空,从不同方向将世界包围起来。

腾涌万里的风云,向人展开了宏伟的景象,久经忧患的我,在暴雨的余威中战栗。

长虹一挂在清朗的天际,流溢的林光便闪动不已,在寂静空旷的村庄内外,只有一片落日的余辉。

注释

张主簿(bù):即内乡县主簿,实指何人不详。主簿,官职名,在县中掌典文书,办理事务。

淅树:被风吹得叶子沙沙作响的树木。

蛙鸣:天将下雨时,青蛙常叫得特别起劲,因此人们可据此预知下雨。

银箭:形容雨点急骤,望去像银白色的飞箭。

横(hèng)溃:凶暴地冲溃(堤坝)。横,粗暴,不由正道。

合围:从不同方向包围起来。

伟观:宏伟的景象。

百年:代指人生,也是指久经忧患的诗人自己。

凛馀(yú)威:即凛于馀威。意思是在暴雨的馀威中战栗。凛,畏惧,害怕。

林光:闪烁在树林绿叶间的光华。

寂历:寂静、空旷。

空:只有。

参考资料:

1、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4-96页

2、白万献等编著.《历代诗人咏南阳》.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09.第130页

3、元好问西峡诗词赏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001.01,第137页

赏析

首联第一句,写风声、蛙鸣都在预告着大雨将至,人们本该有心理准备了;第二句,一个“忽惊”将雨来势之猛,让人措手不及之状表现得淋漓尽致。“箭”的速度可想而知,而雨似“银箭”“四山飞”,可见雨势之猛之大。“淅树蛙鸣”是听觉的感受,“银箭四山飞”是视觉所见,所听所见,让人“惊”,是心理感受。将叙述、描写、抒情融为-体,有声有色地展示出大雨将至和大雨初来时的势态和诗人自己的主观感受。

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雨水之大。两句中所涉及的景物,“江”“浪”“地”“天”,分别用“长”“大”“厚”“高”来形容,倍感壮观阔大,更将雨势之强,雨水之大,及诗人的惊惧之情谊染出来。更为精妙的是,诗人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长江大浪”仿佛因雨而欲挣脱束缚,横冲直撞;而“厚地高天”则在雨的洗礼下,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紧密合围,表现出大自然奇伟的形象和无比的威力。

颈联再承前意,掀起更为浩瀚汹涌的波澜。“万里”与“百年”,对仗工整,一指空间,一指时间;前者广阔无垠,铺展了空间的辽阔;后者深邃悠远,蕴含了时间的沧桑。一实一虚,交相辉映,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广袤无界,也寓意着人世间的漫长变迁。“凛馀威”三字,巧妙呼应了前文的“忽惊”,使得全诗的情感脉络紧密相连,通过情感与景象的相互映衬,大雨的雄浑威力被刻画得更加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

尾联亦转亦合,写雨过天晴的景象。“长虹横跨天际,林间光影斑驳跃动,村落墟落间,落日余晖洒落,显得格外空旷而温馨。”这一幅幅画面,不仅是眼前所见之景的真实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历经风雨洗礼后,归于平静与宁和的写照。它反映了诗人经过惊心动魄的惊惧之后,心灵舒缓宁静的投影,是诗人内心受到外界景物触动而产生的心理感受的展现。这种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把全诗的意境升华到一个深远的高度,达到了情景浑成的妙境。

这首诗中,诗人用豪迈的笔触将大自然神奇的威力表现得形神兼具,有声有色,诗人那雄奇旷荡的胸怀,尽含其中。在布局上,首联、尾联用递进句,颔联、颈联用并列句,有起有落,转承自然,足见诗人功底之深。篇终接混茫,有不尽之意。

参考资料:

1、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08.第65-66页

简析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本首诗通过对鸣噪的青蛙、急飞的雨箭、遮天蔽地的水幕、腾涌万里的风云、瑰丽的长虹以及雨后的斜日等气魄宏劲的美景的描写,既表现了诗人雄奇旷达的胸怀,也传达出忧国忧民之士的时代哀音。全诗笔法夸张,并列递进,转承自然。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元好问任河南内乡县令时,曾在该县张主簿家中偶遇暴雨。兴之所至,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4-96页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词 ► 元好问的名句

猜您喜欢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代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渔家傲·水上落红时片片
宋代曹组

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萍香满。

晚来醉著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半。睡觉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来弱缆风吹断。

三部乐·赋姜石帚渔隐

江鶂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鼓春波、载花万斛。帆鬣转、银河可掬。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宿山寺
唐代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疏木 一作:疏水)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竟陆沉。

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

兴亡谁识天公意?留著青城阅古今。

论诗三十首·十三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颍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野菊

座主闲闲公命作

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

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踈烟。

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

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

雁门道中书所见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

网罗方高悬,乐国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择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

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雪涧深以阻。

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