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馥幽花,探泉入溪谷。蓝舆过寺门,石骨乱飞瀑。
跨涧饮列虹,方池浸寒玉。朱鳞戏碧波,翠藓上斑竹。
绀殿俯冬青,齐奉古天竺。携樽塔院西,野梅傍山麓。
因想坡公游,葛巾连野服。引瓷夜月凉,树下《茶经》续。
甘冽赛中泠,七碗驱烦浊。余亦挂诗瓢,聊步古人躅。
藉此一泓清,鉴彼须眉绿。
山路馥幽花,探泉入溪谷。蓝舆过寺门,石骨乱飞瀑。
跨涧饮列虹,方池浸寒玉。朱鳞戏碧波,翠藓上斑竹。
绀殿俯冬青,齐奉古天竺。携樽塔院西,野梅傍山麓。
因想坡公游,葛巾连野服。引瓷夜月凉,树下《茶经》续。
甘冽赛中泠,七碗驱烦浊。余亦挂诗瓢,聊步古人躅。
藉此一泓清,鉴彼须眉绿。
暂无译文及注释提交译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