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译文
金华的牧羊童,原来是位仙人。
我想跟他前去学仙,但未去头发已白,年已老矣。
不知世上那些碌碌之徒,往往为什么而瞎忙一气。
只有到昆仑山上去采琼蕊炼药求仙,才可以长生不老。
注释
紫烟客:李白将在金华山牧羊成仙的黄初平称为“紫烟客”。后遂用作隐居山林或遁世求仙者的代称。
扰扰:纷乱的样子。
琼蕊:琼华。
精魄:精神魂魄。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0-382
2、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33
3、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
这首五古开篇即塑造了一个超脱世俗、隐逸于金华山的仙人形象;接着表达对这位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因未能追随其足迹而感到的岁月流逝之哀;而后表达对碌碌众生的不理解;最后说只有求仙访道,才可以长生不老。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李白集中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在编排上并无次第。这五十九首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此诗为其中第十七首。
参考资料:
1、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3、詹锳·李白诗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无支祁)。《山海经》
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十载,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太平广记》
有李汤者,永泰楚州刺史,问渔人见龟山下水中有大铁锁,乃以人牛曳出之。霎时风涛陡作,有一兽形如猿猴,高五丈许,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张目若电,顾视人群,欲发狂怒。观者畏而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曳牛入水去,竟不复出。《太平广记》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