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译文
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肠谷挡。
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注释
芜皋:即无皋,传说中的山系名。
沓然:遥远的样子。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
洪柯:大树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旸(yáng)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
灵人:指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
神景:指太阳。景:日光。
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借“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寄托对光明的向往,盖叹晋宋易代,盛世君臣不复存在。这首诗或是表达了祝愿国家中兴的宏大主题,抑或表达了诗人对太阳这大自然神奇骄子的无限热爱、甚至崇拜之情。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此诗为组诗第六首。
参考资料:
1、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2、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