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译文
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成长总是缓慢,退步与衰弱却非常迅速。
一百年不过三万六千个白天,夜里也要努力当半个白天用。
有歌有舞还需早早享受,因为我们的身体只会一天不如一天。
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
唱着短歌出行,没有那音乐声。
注释
百年:指人寿百岁。
强半:大半;过半。
须:必得,应当。
催: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
无:没有,与“有”相对;不。
《短歌行》是一首杂言乐府。此诗虽沿用乐府旧题,却在人生短促、及时行乐之外,强调人生没有乐趣可言,生儿育女只能加重人生的包袱,反映了当时民不聊生的苦况,是对人生的一种彻悟和讽刺。全诗格调接近民间俗谚,用俗语和比喻道出哲理,结尾回扣主题,情韵悠扬。
《乐府诗集》卷三十《相和歌辞五》引《古今乐录》:“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短歌行》解题:“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晋陆士衡‘置酒高堂,悲歌临觞’,皆言当及时为乐。又旧说《长歌》《短歌》,大率言人寿命长短分定,不可妄求也。”传统的《短歌行》局限于及时行乐,王建此诗则侧重于突出人生并无可乐的一面,这是王朝走向衰败的时代精神在乐府诗上的集中反映。
参考资料:
1、尹占华校注. 王建诗集校注[M]. 成都:巴蜀书社, 2006:31-32.
2、钟优民著. 新乐府诗派研究[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136.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 一作:曲)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