摋
拼音sà,shā,shǎi 注音ㄙㄚˋ,ㄕㄚ,ㄕㄞˇ
部首扌部
总笔画13画
部外笔画10画
五笔RQSC、RRSC 仓颉QKCE 郑码DOFQ 四角57047 结构左右结构
统一码644B
笔顺一丨一ノ丶一丨ノ丶ノフフ丶
组词摋组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摋sà(ㄙㄚˋ)
⒈ 侧手击。
⒉ 按揉。
⒊ 抛散。
⒋ 灭除。
⒌ 中药炮制法,雷公炮制法之一。
统一码
摋字UNICODE编码U+644B,10进制: 25675,UTF-32: 0000644B,UTF-8: E6 91 8B。
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其他字义
摋shā(ㄕㄚ)
⒈ 〔弊摋〕杂糅,如“不与物相摋摋。”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摋
摋 sà
〈动〉
(1) 侧手击 [kill with the edge of hand]
万臂摋 仇牧,碎其首。——《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2) 按揉 [press and rub]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陶庵梦忆·金山夜戏》
(3) 灭除 [destroy]
豪俊翁,咄叱民从贼首摋。——《水浒全传》
(4) 另见 shā
其它字义
◎ 摋
摋 shā
〈名〉
(1) 弊摋。即杂糅,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 [mix]
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淮南子》
(2) 另见 sà
基本词义
◎ 摋
摋 shā
〈名〉
(1) 弊摋。即杂糅,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 [mix]
独浮游无方之外,不与物相弊摋。——《淮南子》
(2) 另见 s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