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
拼音hān 注音ㄏㄢ
部首虫部
总笔画11画
部外笔画5画
五笔JAFG、JFG 仓颉LITM 郑码IEB 四角54170 结构左右结构
电码5743 区位8232 统一码86B6
常用字现通表 标准字体
笔顺丨フ一丨一丶一丨丨一一(笔顺)
组词蚶组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蚶hān(ㄏㄢ)
⒈ 〔蚶子〕软体动物,介壳厚而坚实,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鲜美。亦称“魁蛤”;俗称“瓦垄子”、“瓦楞子”。
统一码
蚶字UNICODE编码U+86B6,10进制: 34486,UTF-32: 000086B6,UTF-8: E8 9A B6。
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从虫、甘声
英文
kind of clam, arca inflat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蚶 hān
〈名〉
(1) 动物名。俗叫瓦垄子或瓦楞子,又叫魁蛤 [blood clam;ark shell],蚶属的软体动物,介壳厚,稍呈心脏形,自壳顶出隆起的放射纵线四十多条,像瓦垄。生活在浅海泥沙中,肉味鲜美。通称“蚶子”
[何胤]疑食蚶蛎。——《南齐书·周颗传》
(2) 又如:蚶菜(赤贝的一种);蚶酱(蚶肉制成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