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泽闿〔 近现代 〕
谭泽闿(1889—1948)湖南茶陵人。近代书法家。字祖同,号瓶斋,室名天随阁,谭延闿之弟。善书法,工行楷,师法翁同龢、何绍基、钱沣,上溯颜真卿。气格雄伟壮健,力度刚强,善榜书。 取法颜真卿,兼工汉隶。又善诗,能画。民国时南京“国民政府”牌匾即为其所书。上海、香港两家《文汇报》的报头即其所书,至今沿用。在国民党的元老中,谭延闿的行草、于右任的今草、胡汉民的汉隶、吴稚晖的古篆,有“ 四珍”的美称。
陈更新〔 近现代 〕
陈更新(1890—1911),出生于福建闽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会员。1905年毕业于侯官高等小学堂,旋东渡日本留学,入九段体育会学习,日学马术步操,夜习数学及英日两国语文。1911年春卧病桂林时,接到陈与燊的密报,知道广东将有大举,病稍愈,乃星夜驰入广东抵达香港,在港参与广州起义的筹划工作。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后因弹尽力竭被捕,从容就义。牺牲后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程善之〔 近现代 〕
程善之(1880-1942),名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祖籍安徽歙县槐塘。
方守敦〔 近现代 〕
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号槃君,安徽桐城人。出身世家,壮年随先辈吴挚甫致力维新,创办桐城中学。中年以后,专力书法与诗学,热心乡邦文献,奖掖后进。晚年痛愤日寇侵略,支持子弟参加抗战。诗集《凌寒吟稿》由其孙方管(舒芜)编定,黄山书社出版。
黄懿娴〔 近现代 〕
黄懿娴,字璧如,又字企冰,湖南人。曾就读扬州国专,师从著名女词人丁宁,著有《无是轩诗词草》,风格清新婉约。
侯鸿鉴〔 近现代 〕
侯鸿鉴,(1872-1961),江苏无锡人。民国时期,上海致用大学校长。四次应科举考试落榜后,愤而自学数、理、化,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1902年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师范科,研究东西方教育学说。归国后出资兴办竞志女子学校,第二年又增设幼稚园,为我国近代最早创办的有影响的女校之一。
高圭〔 近现代 〕
高圭,字君介,一字介子,江苏金山人。旭从弟。
杨无恙〔 近现代 〕
杨无恙(一八九四—一九五二),原名元恺,改名冠南,号让渔,常熟人。擅诗词绘画,曾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有《无恙初稿》、《无恙后集》、《无恙草窗词意画册》等。
尹爟〔 近现代 〕
尹爟(1860-1925),字笛云,号侠隐,别署紫云岩叟。顺德龙江人(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人)。花卉、山水、均有法度。子如天,女翩鸿,能承其学。
陈樗〔 近现代 〕
陈樗,字药义,号越流,浙江诸暨人。蜕弟。
赵扬〔 近现代 〕
赵扬,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抃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皇祐间赵抃为江原令,扬与俱。
方廷楷〔 近现代 〕
方廷楷,字瘦坡,号瘦坡山人,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南社成员。著有《香痕奁影录》、《习静斋诗话》,辑有《独赏集》。
徐自华〔 近现代 〕
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号忏慧,浙江桐乡人。出身名门望族,是南社女诗人、秋瑾女侠的挚友,其一生由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转变为革命志士的挚友,从哀怨命运多舛的旧式妇女成长为投身民主革命的文艺战士。
秦宝瓒〔 近现代 〕
秦宝瓒(1856-1928)字岐臣,改字岐农,以字行,号稚云、懒云,聩叟。臻第四子,附贡生,斋名晚红轩,江苏无锡人。著有《吉金韵录》、《晚红轩诗稿》、《勘觚斋金石文考》等。
李国平〔 近现代 〕
李国平(1910年-1996),广东省丰顺县人,数学家、教育家、诗人。
陈少白〔 近现代 〕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号夔石,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 、 《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佛芸保〔 近现代 〕
佛芸保,字华香。满洲旗人麟庆女,宗室延煦室。有《清韵轩诗草》。
吴毓麟〔 近现代 〕
吴毓麟(1871—1944),字秋舫,回族,祖籍安徽歙县。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曾任太仓县中学教员,后任江苏教育厅长等职。在日伪时期,日本驻华北的冈村宁次大将和汉奸王克敏等人都曾到吴毓麟家,“敦请”他“出山”,维持华北政局。他以老来多病,并以在闹牙病为借口,加以推脱。1944年秋,吴毓麟家中生活紧迫。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的病情日益加重,终于不治,凄然去世,卒年73岁。
吕志伊〔 近现代 〕
吕志伊(1881—1940) ,云南思茅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历任云南都督府参议、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参议院参议员。后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1920年后历任广州军政府司法部次长、内政部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内政部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0病逝于昆明。
陆曾沂〔 近现代 〕
陆曾沂(1883~1927),字冠春,号秋心。生于江苏海门富安镇附近陆桂馨堂一书香门第。
杨赓笙〔 近现代 〕
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十二岁时读完《十三经》,十八岁考中秀才,又入白鹿洞书院就读,被选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放弃功名,从事民主革命。经徐秀钧介绍,进入江西大学堂,学习新学,在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议会,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省参议员。
陈昌任〔 近现代 〕
陈昌任(一八七一—一九五六),字公孟,苏州人。少时潜心研究农田水利之学,曾任苏州市议事会议事长、江苏水利局总文牍。平时肆力于古文诗。有《沧海楼诗集》。
丁宝濂〔 近现代 〕
丁宝濂(1867~1929),讳雨田,字式周,号莲溪,以字行,彰化鹿港人。丁协源家族丁生让(名端凝)之长子,进士丁寿泉之侄。光绪间廪膳生。明治三十二(1899)至三十五年(1902)间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昭和四年(1929)4月14日病故,享年六十三。丁宝濂擅书法,用笔纯熟,且能展现出个人风格,堪称清末台湾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其诗作集结为《莲溪诗集》,附刊于《栎社第一集》中,是丁家诗人群中,唯一有诗集刊行者。
孙璞〔 近现代 〕
孙璞,字仲瑛,号阿瑛,别号顾斋,广东香山人。
袁第锐〔 近现代 〕
袁第锐,1923年生。四川省永川县(今属重庆市)人,原国立政治大学高等科行政组毕业。四十年代曾任重庆新民报记者、编辑,甘肃省政府秘书、编译室主任、法制室主任,临泽县县长。1949年起,先后曾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今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前身)助教、教员;甘肃省商业厅干部学校(今兰州商学院前身)教员;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文史专员;甘肃省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第五、七届常委。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顾问。2010年4月29日逝世。
强耕星〔 近现代 〕
强耕星,字醉蝶。久居无锡原后宅镇建新村东荷村。耕读传家,学通古今,文交海内。不慕利禄,澹泊自甘。癖嗜吟咏,唱和江南。初设私塾授蒙童,后协力办荷村小学。解放后为荷村小学教师。著有《安乐堂诗草》。
陶博吾〔 近现代 〕
陶博吾(1900年--1996年)男,原名陶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中国诗、书、画艺术大家,尤其他的书法,被列入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1926年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诸先生学习书画。1929年考入上海昌明美术专科学校,从黄宾虹、王一亭、潘天寿、诸闻韵、贺天健等先生学习书画,从曹拙巢先生学习诗文。生性谈泊名利,不求闻达。艺术上极为推崇吴昌硕,一生受其影响至深。
黄仁基〔 近现代 〕
黄仁基,字次纯,号工善。江西都昌诗人黄锡朋之次子,生于1903年,卒于1978年。幼从胡雪抱学诗。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