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鸢〔 明代 〕
(1520—?)镇江府金坛人,字道卿,别号虚斋。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云南知府。有《华阳洞稿》。
朱曰藩〔 明代 〕
朱曰藩,字子价,号射陂,宝应人(今江苏省宝应县),朱应登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前后在世。登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官九江府知府。曰藩隽才博学,以文章名家。有《山带阁集》三十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周旋〔 明代 〕
(1450—1519)浙江慈溪人,字克敬。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选户科给事中。在科九年,屡上疏,论事剀切。后出参广藩。有《西溪小稿》、《杜诗质疑》、《东湖十咏》、《慈溪志》等。
明显〔 明代 〕
明显,明初江苏常州天宁寺僧。字雪心,号破窗和尚,俗姓陈,隽李(今浙江省嘉兴市)人。一作俗名吴峰,海宁董山(今浙江省海宁县)人。幼年出家于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定光院,中年后,离寺养母,不详所终。钱谦益论明显“所为诗,往往不忘玄境”。王寅极推崇明显之诗,说是“古来诗僧,亦未有此”。
雪浪法师〔 明代 〕
雪浪法师,明代僧人,名洪恩,字三怀,号雪浪,上元(今南京)人。十二岁在南京大报恩寺披剃为僧,受业于无极湛法师。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年)住持南京大报恩寺,躬率徒众,重修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意大利教士利马窦的著作里,也写过与雪浪法师的交往辩论。明万历三十六年(一六○七年)圆寂,六十三岁。著作《雪浪集》存世。
骆可圣〔 明代 〕
骆可圣,乐昌人。明英宗正统时人。以明经授荆门州训导,历迁至新宁州学正。清同治《韶州府志》卷三三有传。
饶相〔 明代 〕
饶相(一五一二 — 一五九一),字志尹,号三溪。大埔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进士,授中书舍人。晋户部员外郎,监山东、河南漕运。二十二年,以诖误谪无为州判官,署州事。二十四年调任兖州判官,迁淮阳郡丞。二十八年,擢南昌知府。三十二年,升饶州兵备、江西按察副使。寻乞归养,家居三十馀年,卒。著有《三溪先生文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顾懋章〔 明代 〕
顾懋章,(1452--1539),字时芳,号芹轩。明无锡人。少与邵宝同师俞铠,受经学。为人宽仁好施,常周人之急。以子可学贵封工部主事,进四品服色。嘉靖中晋赠柱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吕敏〔 明代 〕
吕敏,字志学,无锡人。明洪武初,官无锡县教谕。工诗,与高启、王行、高逊志、唐肃等十人号称“北廓十友”。著有《义字集》、《无碍居士集》等。
马世奇〔 明代 〕
(?—1644)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君常。幼颖异,嗜学,有文名。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左庶子。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破京师时,自缢死。
释今堕〔 明代 〕
今堕(?--一六五九),字止言。番禺人。俗姓黎,原名启明,字始生。明桂王永历三年(一六四九),薙染受具,为诃林监院。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二。
祁政〔 明代 〕
祁政,字惟举。东莞人。顺子。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年)举人。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三。
李一契〔 明代 〕
李一契,字应弼,号省轩。东莞人。德修子。明世宗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贡生。事见民国 《东莞县志》卷四五。
颜琏〔 明代 〕
福州府长乐人。嘉靖贡士。任灌阳教授,以性理之学造士。迁兴业知县,劝农禁巫,多善政。
黎璿〔 明代 〕
黎璿,清远人。明成祖永乐元年(一四〇三)贡生,入太学,历仕至四川右布政。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七有传。
苏兴祥〔 明代 〕
苏兴祥,字国兆。南海人,一作番禺人。明思宗崇祯间贡生。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五七、清同治《番禺县志》卷一一。
解缙〔 明代 〕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胡宗仁〔 明代 〕
字彭举,号长白,上元(今南京)人,隐于冶城山下。工诗、画,山水师倪瓒,晚出入王蒙、黄公望二家,其笔意古质,颇有五代以前气象。
王瀛〔 明代 〕
字元溟,会稽人。有西湖冶兴。
池天琛〔 明代 〕
池天琛,字崇耀。番禺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陈珙〔 明代 〕
陈珙,南海人。府尹陈锡之父。官训导,赠太常卿。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一七。
詹甘雨〔 明代 〕
詹甘雨,字肃徵。东莞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贡生。官绍兴训导,擢海宁教谕。事见民国《东莞县志》卷四五。
钱应金〔 明代 〕
浙江嘉兴人,字而介。善词,有《古处堂集》。
郑之珍〔 明代 〕
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朱高煦〔 明代 〕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长春〔 明代 〕
朱长春(1511-?)字大复,浙江乌程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著有《朱大复诗集》。
张弼〔 明代 〕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喻义〔 明代 〕
喻义,字宜之,号肖玉,晚号心远,无锡人。明正德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迁武昌知府,遭母丧归服,补南宁,率以礼教。
左国玑〔 明代 〕
河南开封人,字舜齐。能书,善诗赋,名动一时。而年近四十,始中举。有《一元集》。
汪琬〔 明代 〕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