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 南北朝 〕
(?—604)北周扶风始平人,字子元。师华山真人焦旷。武帝延至都下。久之,请还西岳,居云台观,诏修观宇。后又召至京,令校三洞经图缄,藏于通道观内。隋文帝即位,置玄都观,以为观主,令作道门威仪之制。
袁奭〔 南北朝 〕
北齐陈郡人,字元明。南朝梁永嘉王萧庄时为侍中,奉使于北齐。庄败,留于北齐,为琅邪王高俨大将军咨议。以文学称于时,后主(高纬)时,待诏文林馆,迁太中大夫。
庾丹〔 南北朝 〕
南朝梁人。庾景休子。家饶资产。少有俊才,尝负钱数百万,父怒其无度而不为偿。后朝贤与丹游,父悦,为之偿债。为建康令,坐事流广州。武帝天监时为萧朗记室,以忠谏,被害。
萧贲〔 南北朝 〕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世文。萧正立子。性躁薄。伯父萧正德为侯景所立,贲出投之,专监造攻具,以攻台城,常为景耳目。梁武帝太清中,萧会理等谋袭景,贲密告。景矫封贲竟陵王,改姓侯氏,官宗正卿。专权,陵蔑朝士。俄以反覆为景所杀。
张融〔 南北朝 〕
(444—497)南朝齐吴郡吴人,字思光。张畅子。弱冠知名。初为宋新安王行参军,出为封溪令。路经嶂崄,土人执而将杀食之,神色不动,土人异而释之。浮海至交州,于海中作《海赋》。入齐累官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善言谈,长草书,举止怪诞。有文集《玉海》,已佚。
孔翁归〔 南北朝 〕
南朝梁会稽人。工诗。为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
殷钧〔 南北朝 〕
( 484—532)南朝梁陈郡长平人,字季和。九岁以孝闻。善隶书,为当时楷法。梁武帝天监初,拜驸马都尉,历秘书丞。曾校定秘阁四部书,更为目录。又奉命料检西省法书古迹,列为品目。累迁侍中,东宫学士,出为临川内史。母忧去职,居丧过礼,昭明太子萧统手书劝其节哀。后官至国子祭酒。卒谥贞。
周弘让〔 南北朝 〕
南朝陈汝南安成人。周弘正弟。始仕不得志,隐于句容之茅山,累征不至。晚仕侯景,为中书侍郎。梁元帝承圣初,为国子祭酒。陈文帝天嘉初,以白衣领太常卿,官至光禄大夫。性简素,博学多通。有《续高士传》及文集,皆佚。
张畅〔 南北朝 〕
(408—457)南朝宋吴郡吴人,字少微。张祎子。起家太守徐沛之主簿。历官太子中庶子、沛郡太守。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军南下,江夏王刘义恭欲弃彭城,畅竭力谏阻,魏军卒未入城。累官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孝武帝孝建二年,出为会稽太守。
伏知道〔 南北朝 〕
南朝陈诗人。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当与伏知命为兄弟。生卒年不详。存《从军五更转》五首,见《艺为类聚》,《乐府诗集》;又《咏人聘妾忍逐琴心诗》、《赋得招隐》皆见《艺为类聚》。
周弘正〔 南北朝 〕
(496—574)南朝陈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字思行。周颙孙。年十岁,通《老子》、《周易》,十五补国子生。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于士林馆讲授,听者倾朝野。博学,善谈玄及占候,兼明释典,当世名僧亦多请质疑滞。侯景占建康,附景为太常,掌礼仪。后投元帝,授黄门侍郎,迁左户尚书,加散骑常侍,校雠秘府图籍。入陈,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侍东宫讲《论语》、《孝经》。撰有《周易讲疏》等。
萧琛〔 南北朝 〕
(478—529)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彦瑜。萧惠开从子。少朗悟,有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与萧衍(梁武帝)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入梁,累迁安西长史、江夏太守,官至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性通脱。自称有音律、书、酒三好。年长,二事都废,唯书籍不衰。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等,均佚。
何长瑜〔 南北朝 〕
南朝宋东海人。与谢灵运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为灵运四友之一。
虞羲〔 南北朝 〕
虞羲,南朝齐梁间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阳(李善《文选注》引《虞羲集序》),一说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传》)。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虞羲的诗以《文选》所录《咏霍将军北伐》最为有名。这首诗写沙场烽火,如“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颇有气势。
褚玠〔 南北朝 〕
褚玠(528—580),字温理,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9岁时父母双亡,为其叔父褚随收养。长大后博览群籍,下笔成文。他的文风朴实严谨,作文引经据典,不尚词藻。入仕之初任王府法曹,后转外兵记室。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560—566),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升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宣帝太建年间(569—582),以中书舍人蔡景历荐,出任戍昭将军,领山阴令。晚年不预军事,优游都城以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成,配享武帝庙庭。
高琳〔 南北朝 〕
(497—572)北周人。其先高句丽人,字季珉。仕于燕,又归魏,魏孝明帝正光中,起家卫府都督,从尔朱天光镇压万俟丑奴,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孝武帝西迁,从入关。西魏文帝大统初封巨野县侯。从宇文泰破高欢于沙苑,又战河桥、邙山,皆有功。西魏末,累迁鄜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北周武帝保定初,从平吐谷浑、稽胡、文州氐酋,授梁州总管。天和三年,迁江陵副总管,击退陈将吴明彻百日进攻。迁镇襄州,进位柱国。
羊徽〔 南北朝 〕
南朝宋泰山南城人,字敬猷。羊欣弟。刘裕镇京口时,以为记室参军掌事,誉为美器。后迁中书郎、河东太守。
沈庆之〔 南北朝 〕
(386—465)南朝宋吴兴武康人,字弘先。不识字,少以勇闻,有谋略,善用兵。文帝、孝武帝年间,参与镇压江沔蛮族起事,平定宋皇室内部叛乱。历任建威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北大将军、侍中、太尉等职,封始兴郡公。在娄湖广置室宇田产,奴僮千计。前废帝永光元年,请开钱禁,许民私铸。致钱质更劣,千钱长不满三寸,有“鹅眼钱”、“綖环钱”等名目,斗米竟值万钱。后为前废帝所杀。
颜师伯〔 南北朝 〕
(419—465)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长渊。少孤贫。涉猎书传,颇解声乐。刘道产以为辅国行参军。刘骏(孝武帝)为徐州,以为主簿,深受信用。及孝武帝立,为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亲幸无比。孝武帝死,受遗诏辅政。多纳货贿,骄奢淫逸。诏转左仆射,领丹阳尹。前废帝欲亲朝政,忌其权重,稍加削夺。师伯惧,乃与柳元景谋废立,事泄被杀。谥荒。
刘缓〔 南北朝 〕
(?—约540)南朝梁平原高唐人,字含度。风流倜傥,名高一府。为湘东王萧绎中录事。时西府盛集文学之士,而缓居首,常云:“不须名位,所须衣食。不用身后之誉,唯重目前知见。”后随湘东王至江州,卒。
释宝志〔 南北朝 〕
释宝志(418~514),俗姓朱,南朝梁代江苏句容县东阳镇(今属南京市栖霞区)人。7岁随法俭和尚出家,到南京道林寺虔诚禅业,苦守古佛青灯50多年,为释门名僧。时值齐武帝施行暴政,众生苦痛,宝志为匡正时弊,巧施智谋,运用世间因果哲理,使齐武帝尤敬典礼,“永废锥刀”酷刑。据《释教会考》载:宝志心志通达,以佛教宗旨,诱导梁武帝净心修习,皈依佛门,向善归仁,普渡众生,百姓平安。被尊为“帝师”。大诗人李白尊宝志为“独行绝侣”。梁天监元年(502年)宝志年近花甲,到宝华山结庵,集僧讲经传教。
何胤〔 南北朝 〕
(446—531)南朝梁庐江灊人,字子季。何点弟。好学,师事刘,受《易》、《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通佛学。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后上表辞职。入梁,屡征不受。隐居秦望山。注《周易》、《毛诗总集》、《礼记隐义》等。
高爽〔 南北朝 〕
南朝梁广陵人。博学多才,善为文。齐武帝永明中举郡孝廉。梁武帝天监初,历官中军临川王参军。出为晋陵令。先是刘茜为晋陵令,爽经途诣之,不相接,爽甚衔之。俄而爽代茜为令,茜迎赠甚厚,爽受馈答书云:“高晋陵自答。”人问故,答云:“彼自馈晋陵,何关爽事。”后坐事被系,作《镬鱼赋》以自况,遇赦免,卒。
傅昭〔 南北朝 〕
(54—528)南朝梁北地灵州人,字茂远。丹阳尹袁粲辟为郡主簿。仕齐累至尚书左丞。入梁,累迁至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以清静为政,居朝无所请谒。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阀,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世称学府。卒谥贞。
乐昌公主〔 南北朝 〕
南朝陈后主妹。貌美而艳,嫁太子舍人徐德言。时陈将亡,德言计国破公主必被虏入权豪家,乃破一镜各执其半,约他日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可复聚。陈亡,公主为杨素所得。后德言至京师,如期遇苍头卖半镜者,德言出半镜合之,且题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感欲绝。杨素知之,乃召德言以公主归之,使终老。
刘显〔 南北朝 〕
(481—543)南朝梁沛国柑人,字嗣芳。刘瓛族子。幼称神童。梁武帝天监初,举秀才,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好学,博涉多通。任昉、沈约等均赏识之。后迁中书侍郎,再迁尚书左丞,除国子博士。
刘邈〔 南北朝 〕
刘邈,南朝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
高允〔 南北朝 〕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 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气度非凡,初为郡功曹。神麚四年(431年),为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参修国记,教导太子。文明太后称制,拜中书令、封咸阳公,加号镇东将军。出为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怀州刺史。高允历仕五朝,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年九十八,追赠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
李焕〔 南北朝 〕
李焕,字仲文,小字丑瑰,北魏官员,赵郡平棘人。李焕,中书侍郎李盛兄弟隆的后裔。李焕有才干,与郦道元一同为李彪所知。恒州刺史穆泰占据代都而谋反,书侍御史李焕与任城王元澄审问查究他。李焕先驰马到州,宣旨晓谕,于是拘捕穆泰等人。景明初年,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用寿春之地归附,李焕以司空从事中郎为军司马,与杨大眼、奚康生等人迎接,从而执掌扬州事,赐爵容城伯。到荆蛮骚动,敕令李焕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慰抚他们,投降的有一万多家。任梁州刺史。当时武兴氐杨集起起兵叛逆,诏令李焕代任平西将军,督偏将大败集起的军队。又击败秦州叛贼吕苟儿,以及斩杀氐王杨定。返回朝廷,生病去世,赐赠幽州刺史,谥号为昭。
范缜〔 南北朝 〕
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入南齐后出仕,历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宜都太守。萧衍建立南梁后,任晋安太守、尚书左丞,后因王亮一事被流放广州,终官中书郎、国子博士。范缜一生坎坷,然而他生性耿直,不怕威胁利诱,其哲学著作《神灭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