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复〔 清代 〕
张太复,原名景运,字静旃,号春岩,一号秋坪,南皮人。乾隆丁酉拔贡,官浙江太平知县,改迁安教谕,有《因树山房诗钞》。
林邦彦〔 清代 〕
林邦彦,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
严谨〔 清代 〕
严谨,字子衡,号叔和,桐乡人。历官石阡知府。有《清啸楼诗钞》。
陈沆〔 清代 〕
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朱令昭〔 清代 〕
山东历城人,字次公,号漆园,别号维摩居士。贡生。少与张元、高凤翰等结柳庄诗社。兼工书画篆刻,仿高凤翰书画几能乱真。精音律,游吴下,人称顾曲周郎。有《闽游集》、《冰壑诗钞》。
元龙〔 清代 〕
元龙,字牧堂,江南华亭人,本姓李。
德元〔 清代 〕
德元,字讷园,长洲人。有《来鹤庵诗草》。
沈寿榕〔 清代 〕
沈寿榕,字朗山,号意文,海宁人。历官广东布政使。有《玉笙楼诗录》。
刘继增〔 清代 〕
刘继增(1843-1905),字石香,号寄沤,江苏无锡人。杨芝田弟子。工诗文,善花卉。著有《寄沤文钞》,《寄沤诗钞》,《寄沤词钞》、《惠山竹枝词》等。
汪天与〔 清代 〕
汪天与,字苍孚,号畏斋,仪徵籍歙县人。历官刑部郎中。有《沐青楼集》。
赵维仁〔 清代 〕
赵维仁,字心泉,号继园,甘肃省临潭县新城人,生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2年),优贡生,他学识渊博,尤长诗词。但他生不逢时,壮年遭地方变乱,落拓无成,后曾游学于秦、豫、京等地,晚年授灵台县教谕,著有《继园诗集》四卷。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读了赵继园先生的诗稿后,为诗集写了序言,认为他:“诗才横溢,独来独往,不局促于古人范围中,天赋之创造力极厚”。他主张:“不加删削,付诸刊印,使外方学者,知西倾之麓,有诗人赵继园也”,表示了对赵继园先生诗才的卓越赏识,并将有些诗收入《甘青闻见记》中。
司炳煃〔 清代 〕
司炳煃,字煜兹,贵阳人。光绪乙酉举人,官仁怀教谕。有《宁拙堂诗集》。
萧培元〔 清代 〕
萧培元,字质斋,昆明人。咸丰壬子进士,历官山东济东泰武临道。有《思过斋杂体诗存》。
谢淞洲〔 清代 〕
江苏长洲人,字沧湄,号林村。布衣。工书画。精于览古。世宗召至京师,命其鉴别内府所藏书画,留京一载而归。
自如〔 清代 〕
自如,字月潭,号剑堂,六合人。
介石〔 清代 〕
介石,上元人,尤氏女,原名瑛,字钟玉。有《春水舫残稿》。诗话:钟玉本秦淮旧院中人,精音律,工尺牍。后自忏悔乃入空门。
灵保〔 清代 〕
灵保,字邰亭。与吴荣光交好,生平不详。同治《攸县志》录其增蒋绍宗诗一首。
张屯〔 清代 〕
字丽然,娄县人。
于豹文〔 清代 〕
于豹文,字虹亭,天津人。乾隆壬申进士。有《南冈诗草》。
陈羲〔 清代 〕
陈羲,字庄甫,又字萝庄,号西渔,萧山人。咸丰壬子举人,候选知县。有《如是住斋遗集》。
邵长蘅〔 清代 〕
邵长蘅,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武进人。诸生,被黜,复入太学,考授州同不就。有《青门集》。
寻乐〔 清代 〕
寻乐,字希颜,浏阳人,诸生。有《性影诗草》。
李因笃〔 清代 〕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贾臻〔 清代 〕
贾臻,字退崖,号运生,故城人。道光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贵州布政使,署安徽巡抚。有《洛中吟》、《后洛中吟》、《如京集》、《如京续集》、《蕴声诗略》。
王筠〔 清代 〕
王筠,字松坪,长安人。直隶知县元常女。诗附刻其父《西园瓣香集》后。
孙周〔 清代 〕
孙周,字则庄,元和人。有《大瓠堂诗录》。
吕法曾〔 清代 〕
(1684—1750)河南新安人,字宗则,号力园。康熙五十二年举人。官祥符教谕。有《韵可》等。
周琼〔 清代 〕
字羽步,一字飞卿,吴江人,有《借红亭词》。
邵陵〔 清代 〕
(1643—1707)江南常熟人,字湘南,号青门,又号雪虬、孩叟。布衣。为人豪放不羁,耽诗嗜酒,长身修髯。游食依人,终以贫死。诗多眼前景、口头语。有《青门诗集》。
姜宸英〔 清代 〕
姜宸英(1628-1699),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记述明三百年间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卫之害。又从徐乾学在洞庭山修《大清一统志》。在京因得罪大学士明珠受冷遇。康熙三十六年70岁始成进士,以殿试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越两年为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主考官舞弊,被连累下狱死。著有《湛园集》、《苇间集》、《海防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