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树椿〔 清代 〕
甘树椿,字雨亭,潜江人。贡生。有《灵庵先生遗诗》。
于养源〔 清代 〕
于养源,字小堂,仪徵人。安徽补用知县。殉难。予云骑尉世职。有《都梁草》。
杜臻〔 清代 〕
(?—1705)清浙江秀水人,字肇余。顺治十五年进士,累官吏部侍郎。康熙间以海壖弃地安置耿、尚余党,臻往视形势,遍历沿海,区置有方。官至礼部尚书。有《经纬堂集》、《闽粤巡视纪略》、《海防述略》等。
徐辰〔 清代 〕
徐辰(1732-1806),字伯龙,号南村,江阴祝塘布衣。少孤,做小买卖。喜爱吟咏名诗,所交尽知名人士。著有《耕经堂诗集》。
吴象弼〔 清代 〕
吴象弼,字似之,号康臣,海丰人。雍正癸卯举人。有《杞树屋诗》。
钱源来〔 清代 〕
钱源来,字清许,号槐庭,嘉善人。诸生。有《揽云轩诗钞》。
欧阳述〔 清代 〕
欧阳述,字伯缵,号笠侪,彭泽人。光绪甲午举人,历官江苏候补道。有《浩山诗集》。
吴物荣〔 清代 〕
字慎庵,江南吴县人。诸生。著有《锦峰樵稿》。
孔毓玑〔 清代 〕
孔毓玑,字象九,号秋岩,别号岱云。江阴人。天性孝友。清康熙己卯(康熙三十八年,1699)登贤书。己丑(康熙四十八年,1709)科举中进士,任浙江衢州府常山县知县。清光绪《常山县志》载其诗文甚多。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分校浙闱,诰授文林郎。著有《诗经文稿》、《秋岩文集》。
蓝涟〔 清代 〕
清福建侯官人,字公漪,一字采饮。康熙间布衣。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性喜游,在广东尤久。与陈恭尹、梁佩兰等人友善。卒年八十余。有《采饮集》。
吴启〔 清代 〕
号开一,泰伯八十六世孙,张自诚兵入吴,避至江阴顾山,为顾山吴氏始祖。
吴俊升〔 清代 〕
湖南沅江人,字宅三。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编修。读书明理,务求实践,从其学者甚众。有《芷泉诗集》。
吴季野〔 清代 〕
吴坰,字季野,宣城人,顺康间布衣,有《梦华子遗集》。
金之俊〔 清代 〕
(1593—1670)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岂凡,号息斋。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甲申年先降李自成,再降清,以原官任用。顺治间官至大学士,为文学侍从之臣。康熙元年致仕。有人在其门上贴一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刺之为“忘八”、“无耻”。有《金文通公集》。“文通”为清朝谥,集中不载明朝时所作。
吴雯华〔 清代 〕
字云素,江南吴江人,贡生叶舒璐室。
吴森札〔 清代 〕
字文照,号潇湘居士,吴江人,孝廉溢女。有《潇湘集》。
吴培源〔 清代 〕
吴培源,(1688-1768)字岵瞻,号蒙泉,无锡人。早年曾为人幕府,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授职上元县学教谕。后被派浙江余姚县令、遂安县令,乾隆十七年(1752)告老还乡。工诗词,著有《会心草堂集》八卷。
吴坤修〔 清代 〕
(1816—1872)清江西新建人,字竹庄。捐纳从九品,分发湖南。咸丰间为湘军水师司军械。旋领新募“彪字营”,转战赣、皖。同治间官至安徽布政使、署巡抚。曾刊《半亩园丛书》。有《三耻斋诗集》。
魏礼〔 清代 〕
(1628—1693)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字和公,晚自号吾庐。明诸生。与兄魏祥、魏禧称三魏。人称魏季子。性慷慨好义。寡言语,喜游,足迹遍天下。五十后归居翠微峰顶。有《魏季子文集》。
江之纪〔 清代 〕
江之纪,字石生,婺源人。诸生。有《白圭堂诗钞》。
王祖昌〔 清代 〕
山东新城人,字子文,号秋水。乾隆诸生。读书处有秋水亭。性刚介,尚信义。纵览名山大川,尤好与当世豪俊交游。工诗。有《秋水亭集》。卒年五十一。
文凤喈〔 清代 〕
文凤喈,字丹山,广济人。道光己丑进士,官绵竹知县。有《敩学半斋诗集》。
贾汝愚〔 清代 〕
贾汝愚,字柳溪,故城人。乾隆丙午举人,官浑源知州。有《孟门草》。
王元铸〔 清代 〕
王元铸,字桂芬,江苏无锡人。光绪时国子生。工书法,隐惠山。嗜酒,招之饮而求书无不立应。著《芸香馆诗稿》。
季步騧〔 清代 〕
季步騧,字子尾,号尾孙,无为人。明诸生。有《懒蚕居士遗稿》。
王一元〔 清代 〕
(1658—?)清江苏无锡人,奉天铁岭籍,榜姓吴,字逸其,一字畹仙。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陕西灵台知县。工诗词。有《健松亭诗集》、《芙蓉舫词》、《勾吴识略》。
王协梦〔 清代 〕
(1773—1848)江西新建人,字渭南,号松庐。嘉庆十九年进士。道光间官至常镇通海兵备道。有《奏稿》、《杂文》、《松庐诗草》。
王文潜〔 清代 〕
字清淮,广东南海人。布衣。○清淮流寓吴中,落拓不偶。诗成随手散去,他人袭之,亦不知为己作也。客死,同人葬于虎丘之半塘。诗一首,从友人册子中录出。
王蔚宗〔 清代 〕
王蔚宗,字山春。江苏华亭人,官宣城主簿。有《端居室诗》。
王文清〔 清代 〕
(1696—1787)湖南宁乡人,字廷鉴,号九溪。雍正二年进士,官岳州府教授。乾隆间荐举经学,分修《三礼》及《律吕正义》,累官宗人府主事,乞养归。曾主讲岳麓书院。治经学,尤深于《礼》。有《周礼会要》、《仪礼分节句读》、《考古源流》、《锄经馀草》、《乐律问对》、《诗文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