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胜书〔 清代 〕
史胜书,字荻洲,黔西人。道光乙未举人。有《秋镫画荻草堂诗钞》。
郑际魁〔 清代 〕
郑际魁,清乾隆年间(1736~1795)凤山县人。生员。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庄士勋〔 清代 〕
庄士勋(1856~1918),号竹书,清彰化鹿港人。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为「鹿苑吟社」成员。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
谢金銮〔 清代 〕
(1757—1820)福建侯官人,字巨廷,一字退谷。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历邵武、嘉义、安溪等县教谕。少时喜读宋儒书。于清儒好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著作,谓其切于伦常日用。在台湾曾应聘修志。巡道某议辟台湾山后蛤仔滩,金銮考其始末,作纪略。另有《泉漳治法》、《退谷文集》。
冒车书〔 清代 〕
冒车书,字富五,号砚癖,如皋人。
刘谦吉〔 清代 〕
刘谦吉,字认庵,江南山阳人。康熙甲辰进士,由中书历官山东提学道。有《讱庵诗钞》。
谢琯樵〔 清代 〕
谢琯樵 (1811 - 1864) 名颖蘇,号懒云,初字采山,后改管樵、琯樵,又号北溪渔隐,书画禅。福建诏安人。约于1857年至1860年间旅居台湾,先后寓于台南吴家宜秋山馆、板桥林家,并曾北游三貂岭,时与大龙峒文士往来,后又往新竹潜园为客,后人称谢与吕世宜、叶化成为「三先生」。1860年后,约活动于福州。1864年参与彰化林文察率台勇内渡围剿太平军,殉职于漳州万松关之役。其书法从颜真卿、米芾风格而出,圆润秀劲行书著名,画作多系18世纪扬州八怪遗风演变而出的四君子、花鸟画,直率奔放。在台活动时间不长却影响普遍。
罗润璋〔 清代 〕
罗润璋,字琳修,湖南桃源人。光绪己丑举人,江苏知县。有《羽仪阁诗稿》。
秦宏铸〔 清代 〕
秦宏铸(1661--1736),字大冶,号白石老人。清无锡人。泮玄孙。雍正五年(1727)贡生。著有《果存集》。
姚椿〔 清代 〕
(1777—1853)江苏娄县人,字春木,一字子寿,号樗寮。监生。在京师与洪亮吉、张问陶等唱和,有诗名。后受学姚鼐,以古文名。曾主讲荆南、景吴书院。工画墨竹。有《通艺阁诗录》、《晚学斋文录》、《樗寮文续稿》。又辑《清文录》。
尹耕云〔 清代 〕
(?—1877)清江苏桃源人,字瞻甫,号杏农。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河陕汝道。为御史时,屡陈时政,为镇压太平军及捻军献策。英、法联军犯天津,力主决战。有《心白日斋集》等。
邬鹤徵〔 清代 〕
浙江山阴人,字雪舫。有《吟秋楼诗钞》。
杜灏〔 清代 〕
杜灏,字载良,一字拙初,号莪村,清无锡人。甲子举人,官直隶沙河知县,有惠政。尝植万柳于沙河之滨,又于附郭洛阳诸村沙地令民多栽梨杏,一时比之花县,民赖其利,辑沙河志,卒于官,以子玉林贵累赠刑部左侍郎。
沈畯〔 清代 〕
字田子,江南吴县人。廪生。
顾英〔 清代 〕
顾英,字若宪,长洲人。印江知县张之顼室。
黄天球〔 清代 〕
黄天球,字璋伍,号璞斋。清无锡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初授江西靖安县知县,历官至礼部主客司主事。宦迹俱载邑志,有《璞斋制义》行世。
侯体蒙〔 清代 〕
侯体蒙,字昆服,杞县人。有《悔庵诗稿》。
蔡灿〔 清代 〕
蔡灿,字容明,无锡人,有《容与词》一卷。
包礼〔 清代 〕
包礼(?~?),字云农,清嘉庆年间江苏丹徒人。(江宝钗撰)
谢德宏〔 清代 〕
谢德宏,字子实,晚号庞舟叟,南丰人。有《庞舟集》。
阮烜辉〔 清代 〕
阮烜辉,字仲寅,江西安福人。嘉庆戊辰举人,官恩县知县。有《安愚集》。
李奉璋〔 清代 〕
李奉璋(1850-1934)字子峨,沧州马场街人,光绪二年(1876)副榜,官柏乡县教谕、沧州劝学总董。
许儒龙〔 清代 〕
许儒龙,字水南,成都人。有《岷南集》。
陈嘉宣〔 清代 〕
陈嘉宣,字戴墨,仁和人。吴山重阳庵道士。
刘堮〔 清代 〕
刘堮,字澹园,诸城人。有《挹秀山房诗集》。
吴瞻淇〔 清代 〕
字漪堂,江南歙县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漪堂先生不以诗鸣,而天然温厚,如其为人,所养醇也。
允禧〔 清代 〕
(?—1758)圣祖第二十一子,雍正帝即位后改允禧。号紫琼,亦作紫璚,又署紫琼崖道人,一号春浮居士。雍正时封贝勒。乾隆初进慎郡王。工诗画。卒谥靖。有《花间堂集》。
杨夔生〔 清代 〕
杨夔生,(1781-1841),字伯夔,金匮人,芳灿子,官顺天蓟州知州。有《真松阁词》六卷。
萧炜〔 清代 〕
萧炜,字青南,号乙斋,高安人,喜庆辛酉举人。有《乙斋诗钞》。
翁舆淑〔 清代 〕
字登子,仁和人,馀杭陆进室,早卒。有《巢青阁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