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纪〔 唐代 〕
卢文纪(876-951),字子持,京兆万年人。(案:此下有阙文。)长兴末,为太常卿。文纪形貌魁伟,语音高朗,占对铿锵,健于饮啖。举进士,事梁为集贤殿学士。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贬石州司马。久之,为太常卿。奉使于蜀,过凤翔,废帝时为节度使,见文纪奇之。后入立,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周时进司空。诗一首。
罗让〔 唐代 〕
字景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以文学而有誉。举进士贤良方正皆高第。宪宗时,历迁江西观察使。工行书,贞元五年(七八九)庐群所撰唐襄州新学记为其所书。
尚颜〔 唐代 〕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出家荆门。工五言诗。尚颜著有诗集五卷,(《文献通考》作供奉集一卷。此从《全唐诗》)传于世。
薛曜〔 唐代 〕
薛曜,字异华,祖籍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世代为儒雅之家,以文学知名。官正谏大夫(谏议大夫)。有集二十卷,今存诗五首(《全唐诗》收录五首,但实际可查现存共八首)。
周贺〔 唐代 〕
周贺,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南乡,(全唐诗作南卿。此从唐才子传)东洛人(今四川广元西北)。生卒年均不详。初居庐山为浮屠,名清塞。后客南徐,又来少室、终南间。工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姚合守钱塘,因往谒。合见其哭僧诗有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加以冠巾,复姓氏,更名贺。后亦不得志,往依名山诸尊宿自终。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牟融〔 唐代 〕
牟融是伪造的唐代诗人。全唐诗卷467有牟融诗一卷,但实际上这个牟融乃是明人伪造的,唐代没有牟融这个人。陶敏《全唐诗·牟融集证伪》一篇,指出牟融其人明中叶以前无闻,从朱警《唐百家诗》开始出现,其中记载的唐代著名人物居然横跨了几个时代,而另一批人物则属明代著名人物,再从地理、典故等加以佐证,确认此集为明人伪造。
崔备〔 唐代 〕
崔备(747-816),字顺之。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崔元翰榜进士第三人。曾任工部尚书。唐宪宗元和六年(811)任礼部员外郎,终工部郎中。唐朝建中进士第,为西川节度使判官,终工部郎中。诗六首。
李邕〔 唐代 〕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陈述〔 唐代 〕
生卒年不详。籍贯河东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初唐诗人。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
王鲁复〔 唐代 〕
王鲁复,字梦周,连江人。大历间献诗,得从事邕府。鲁复自高其才,尝谒郎中皇甫湜,久未获见,移书责之:“韩文公接贤乐善,孳孳不倦。公师其文,安可不师其道乎?自此当携酒吊文公墓,不及门矣。”湜乃谢之,在京师,尝草衣骑牛,闻台省有疑狱,白时相,愿往鞫之,其清狂若此。工诗,长于讽刺。《全唐诗》存其诗4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又断句2句。《全唐诗》又误以王梦周另立目,所收诗1首重出。
陆海〔 唐代 〕
吴郡吴人。陆馀庆孙。工五言诗,为贺知章赏识。代宗永泰中,官京兆府户曹。大历中,自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迁主客员外郎,转司门员外郎。性刚峻,不附权要,出为潮州刺史。不以远谪介意,但以诗酒自适。
来鹄〔 唐代 〕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任要〔 唐代 〕
任要,德宗时人。工书,尝于贞元十四年(七九八)两祭泰山,因于岱岳观题名。《金石文字》
李渊〔 唐代 〕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丁谓〔 唐代 〕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刘轲〔 唐代 〕
(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希仁,沛(一作曲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童年嗜学,著书甚多。曾为僧。元和末,(公元八二o年)登进士第。历官史馆。马植称其文为韩愈流亚。累迁侍御史。终洺州刺史。轲著有文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夏侯楚〔 唐代 〕
世次不详。进士。《全唐诗》存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八三。
黄崇嘏〔 唐代 〕
黄崇嘏,临邛(今四川邛崃)人,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12岁父母亡故后,家境清寒,与老保姆相依为生。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其女嫁予黄崇嘏为妻。黄无奈修书一封,表明“女身”,并向周庠辞职。归乡后,守贫而终。关于黄崇嘏身世,又有其曾代兄考中状元一说,故其素有“女状元”之美称,为黄梅戏《女驸马》之原型。
蔡京〔 唐代 〕
蔡京,初为僧。令狐楚镇滑台,劝之学。后以进士举上第,官御史,谪澧州刺史,迁抚州。诗三首。
许尧佐〔 唐代 〕
许尧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元年前后在世。擢进士第,又举宏辞,为太子校书郎。贞元十六年,(公元八oo年)与张宗本、郑权皆佐征西幕府。后位谏议大夫,卒。尧佐著有传,奇文柳氏传行于世。亦为诗,全唐诗录有他的诗六首。
丘丹〔 唐代 〕
丘丹(约公元780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唐(618-907)丘为弟,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建中初前后在世。初为诸暨令。历检校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贞元初,隐临平山。与韦应物(737-约789)、鲍防、吕渭诸牧守往还。贞元十一年(795),户部员外郎丘上卿为碑记德焉。丹所作诗,今所见者为全唐诗录存之十一首。
吕群〔 唐代 〕
(?—816)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下第游蜀,性粗褊不能容物,御下苛暴,僮仆不能堪。至彭山县,县令为置酒,饮至三更,醉归馆舍,为僮仆所害。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四四引《河东记》、《唐诗纪事》卷四八。《全唐诗》存诗2首。
卢求〔 唐代 〕
幽州范阳人。李翱婿。敬宗宝历二年登进士第。后累佐节度使幕。宣宗大中九年,为西川节度从事。应节度使白敏中之命,撰《成都记》五卷,历记成都风俗物产及古今逸事。官至刺史。
李荣〔 唐代 〕
唐巴西道士。居梓州,与卢照邻等交往。与女道士王灵妃相恋,后弃之,骆宾王代灵妃作诗责之。后至长安,居东明观。能诗,喜嘲谑论辩。高宗显庆中,敕与僧慧立、义褒论辩,连环不绝。五年,敕与洛阳僧静泰论辩,传荣四度无答,帝令给事王君德责之,令还梓州。有《道德真经注》。
季广琛〔 唐代 〕
唐寿州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中智谋将帅科。天宝中,为瓜州刺史。天宝末,为荆州长史。肃宗至德中,从永王李璘出军扬州。璘兵败,广琛背归。乾元元年,将兵赴河南,拜青徐等五州节度使。二年,九节度兵败邺城后,贬温州刺史。上元二年,为浙江西道节度使。代宗大历九年,为右散骑常侍。
黄子野〔 唐代 〕
生卒年不详。字仲侯,侯官(今福建闽侯)人。13岁从父至杭州。曾救王伾于罗刹江。后折节读书,不愿为官,遂变姓名隐居方山。顺宗永贞元年(805),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召之,不应而遁去。《坚瓠壬集》卷一引《榕阴新检》存黄子野事迹,并收录黄子野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韩宗〔 唐代 〕
玄宗天宝间人。四库全书本《会稽掇英总集》卷二收其天宝三载(744)送贺知章归会稽诗1首,又光绪杜氏浣花宗塾刊本《会稽掇英总集》收此诗于“朝宗”名下,疑即韩朝宗。《全唐诗续拾》收之。
怀楚〔 唐代 〕
唐末五代间禅僧。嗣白兆志圆,后住安州白兆山竺乾院。与诗僧齐己为友。《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全唐诗》存诗2首。
樊夫人〔 唐代 〕
唐人。云英之姊。有国色。穆宗长庆中与进士裴航同舟还都。航赂其侍儿,投以诗。夫人使侍儿持诗答航:“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航后过蓝桥,遇云英,乃结为婚姻。
李旦〔 唐代 〕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 —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初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