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披〔 唐代 〕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今福建长汀)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传说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张随〔 唐代 〕
生卒年不详。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随以善赋称。《全唐诗》存诗2首。《文苑英华》卷一八九录其《早春送郎官出宰》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全唐诗》卷七八一作袁求贤诗,恐误)。
天宝时人〔 唐代 〕
据《太平广记》卷三九六引《神异录》,玉龙子本为唐太宗晋阳宫中旧物,开元中,三辅旱,乃密投之于南内龙池。及玄宗幸西蜀,回至渭水,临流濯弄,沙中得之。后为小黄门私窃,以遗李辅国。辅国夜闻柜中如有声,开而视之,已失所在。此人为诗咏之。《全唐诗》存诗1首,即据《太平广记》辑出。
屈同仙〔 唐代 〕
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历仕千牛兵曹、栎阳尉。生平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元和姓纂》卷一〇。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搜玉小集》选诗1首(《小集》逸“仙”字)。《全唐诗》存诗2首。
吕锦文〔 唐代 〕
吕锦文,字寿棠,旌德人。咸丰壬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有《怀研斋吟草》。
临川小吏〔 唐代 〕
姓名不详,五代南唐人。李建勋镇临川(今江西抚州)时,令其口占一诗云。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全唐诗》据之存诗2句。
李景让〔 唐代 〕
李景让,唐朝时期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字后己。书法家。性方毅有守。大中(八四七―八五九)中历进御史大夫,出拜西川节度使,谥曰孝。工书法,尝称前人墨帖,类非以书得名,然世之宝藏者,特以其人耳。景让德望议论,一世所宗,行书又足以追配古人,宜其翰墨有传也。《唐书本传》、《宣和画谱》
李真〔 唐代 〕
谯王李真,唐太祖李虎三子,从太祖战殁,无嗣。高祖武德中,与六王同追封。
刘三复〔 唐代 〕
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人。邺父。会昌中,累官至刑部侍郎弘文馆学士。以文章见知于李德裕。聪敏绝人,善属文,刘禹锡、李德裕深重其才。工八分书,尝书唐滑州节堂记。《旧唐书本传、墨池编》..............
席夔〔 唐代 〕
席夔,字梧川,唐朝书法家,诗人。襄州襄阳人,存诗二首。贞元十年进士及第,十二年博学宏词及第。《全唐诗》卷478有陆畅《成都赠别席夔》。贞元二十年官渭南县尉,曾与柳宗元一道致祭于顾少连灵前,见吕温《祭座主故兵部尚书顾公文》。
崔安潜〔 唐代 〕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为唐朝宰相崔慎由之弟。出身名门,早年进士及第,唐懿宗咸通年间,一直官运亨通,历任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镇守许州,曾率军镇压过黄巢起义军及以王仙芝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崔安潜病逝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太师,谥贞孝。崔安潜工诗,今仅存诗《报何泽》一首。
赵仁奖〔 唐代 〕
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善歌《黄獐》,与宦官有交。中宗景龙中,负薪上京,称言助国家调鼎,遂拜监察御史。睿宗时,出授上蔡丞。后又入京干谒,姚崇轻之曰“黄獐汉”,授悉唐尉。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五九、《唐诗纪事》卷一五。《全唐诗》存诗1首。
王德真〔 唐代 〕
王德真,雍州(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岳州刺史王武宣之子。
褚琇〔 唐代 〕
唐河南阳翟人。褚亮曾孙。玄宗先天中,为富平主簿。开元十二年,为给事中。官至常州刺史。
布燮〔 唐代 〕
布燮,长和国使人。南诏郑氏篡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布燮,官名,其宰相也。大理国权臣高智升在帮助段思廉灭掉杨氏反叛后,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自称“布燮”。
沈韬文〔 唐代 〕
生卒年不详。湖州(今属浙江)人。性耿介廉洁,好学善文。事吴越钱镠为元帅府典谒,参佐军务。累官左卫上将军。后晋天福五年(940),自检校太保出任湖州刺史。生平事迹散见《吴兴志》卷一四、《十国春秋》本传。《全唐诗》存残诗1首。
唐尧客〔 唐代 〕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大梁行》1首,出《乐府诗集》卷九三。
卢嗣业〔 唐代 〕
河中蒲人。卢简求子。僖宗乾符五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广明初,以长安尉直昭文馆。王铎征兵收两京,辟为都统判官、检校礼部郎中,卒。
慧藏〔 唐代 〕
德宗、宪宗时禅僧。初以弋猎为务,驱鹿过马祖道一庵前,与语悟法,遂拜师出家。后住抚州石巩山,世称石巩和尚。卒年不详。《祖堂集》卷一四、《景德传灯录》卷六有传。《祖堂集》及《宗镜录》卷一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窦昉〔 唐代 〕
高宗永徽间人。工嘲咏。曾作诗嘲奉礼郎许子儒。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二五四引《启颜录》。《全唐诗》存诗1首。
颜萱〔 唐代 〕
颜萱,字弘至,晚唐江南进士,作家。中书舍人颜荛之弟。
张季略〔 唐代 〕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应进士试。曾官度支员外郎。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省试州府试诗、《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
怀浦〔 唐代 〕
生平不详。诗僧。有诗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
李适之〔 唐代 〕
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天宝六年(747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畏惧自尽。
庄翱〔 唐代 〕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至武宗时在世。与惠雅、雷禅和尚有过从。惠雅归玉泉时,贾岛有诗相送,知其与贾岛同时。宣宗大中元年(847),日僧圆仁归国时,携有其集1卷。事迹见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长江集》卷五。《全唐诗逸》存其诗1首,断句4联,皆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
段倚〔 唐代 〕
五代时南诏人。大长和国布燮(官名,相当宰相)。前蜀王衍乾德中,奉使前蜀。至成都,不欲朝拜,乃削发为僧,自号为“大长和国左街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娴熟汉诗文,善谈论,能歌咏,使前蜀僧俗酬酢失宜。归国后,遇鸩而卒。
薛瑶〔 唐代 〕
薛瑶,唐代新罗人(今朝鲜南部)。其父薛承冲,高宗时入唐,拜左武卫将军。瑶年十五,父卒,遂出家为尼。六年后还俗,嫁郭元振为妾。
卢贞〔 唐代 〕
卢贞,唐代诗人。字子蒙,生卒年不详。《全唐诗》卷四六三有卢贞小传云:“卢贞,字子蒙。官河南尹。开成中,为大理卿,终福建观察使。诗二首。”所录二首诗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和刘梦得岁夜怀友》。《全唐诗》所收二诗及卢贞事迹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九。
徐皓〔 唐代 〕
高宗时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元万顷〔 唐代 〕
(公元?年至约六八九年)字不详,洛阳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武后永昌元年。 。乾封中,(公元六六七年)从李积征高丽,为辽东总管记室。尝奉令作文檄高丽,有讥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语。高丽遂移兵固守鸭绿,官军不得入,万顷坐是流于岭外。遇赦还,拜著作郎时武后讽高宗召诸文士论撰禁中,万顷与选。朝廷疑议表疏,皆密使参处,以分宰相权。时号“北门学士”。武后临朝,迁凤阁舍人,寻擢凤阁侍郎。万顷素与徐敬业兄弟友善,因为酷吏所陷,配流岭南而死。